第15章(第2/2頁)

“自然是有事稟告陛下。”沈信道,“陛下,我朝有悖禮制的婚娶之事向來甚多,即便屢屢下詔,禁斷眾違禮之行,卻仍是沒甚麽用……”

文帝打斷他道:“沈太傅,你有什麽話不妨直說,繞什麽彎子。”

沈信道:“宮裏有傳言,說那淩羽入宮數年,相貌還是十多歲少年,恐怕是妖邪啊!”

文帝本來心中不快,聽沈信這一說,反倒笑了出來。“妖邪?”回頭一看,淩羽站在殿門口,想來沈信的話是聽到了。便招手道,“淩羽,過來。沈太傅是本朝大儒,又最擅讖緯之術,讓他看看,你是不是妖邪。”

淩羽走了過來,一直走到沈信面前,扁著嘴道:“爺爺,我是練的道家的功夫,才會相貌不變的,不是什麽妖邪。”

沈信怔了一怔,本來打算好好教訓幾句,但看淩羽臉上還不脫稚氣,一雙眼睛清澈之極,實在是什麽話都說不出口。半日方道:“道家的功夫?哪一家的?”

文帝背著手,站在殿外,看淩羽還在跟沈信咭咭咯咯地說,沈信的臉也板不起來了。林金律跟著他,笑道:“沈太傅可是跟阿羽說了半日了,阿羽還真是有本事。”

“那有什麽法子,人人見著都喜歡。”文帝淡淡地道,“我倒也想問問,林常侍,你怎麽就對阿羽這麽好,比你那親侄子還疼呢?”

林金律苦笑道:“陛下這是取笑臣了。臣是宦官,雖有些侄子輩,也親不到哪裏去,還不是看臣現在還過得去。”

“那倒也不是,你侄子尹年朕看著就不錯,對你也是真孝順。”文帝笑道,“你哪,林常侍,你是太冷清一人了,看誰都看不到點兒好的,難得你對阿羽這麽疼。”

林金律聽文帝這般說,微微苦笑,道:“陛下既這般說,臣也就直說了。他大哥最不該的,就是帶他進宮,而且還什麽都不教他。若非陛下真心待他好,實在不知道會怎麽樣。”

文帝點了點頭,道:“是哪,說得是。只是林常侍也不必薄待了自家人,尹年不錯,以後做個刺史,必定也是好的。”

林金律躬身道:“那臣就多謝陛下恩典了。”

文帝道:“你去看看,若他們說夠了,你哄著淩羽走開些,我有話要跟沈太傅說。”

林金律道:“陛下難不成是打算告訴沈太傅……”

“若不告訴他,沈太傅還不知道要勸朕什麽。”文帝道。“畢竟是幾朝老臣,又是太子他們的老師,朕也不好拂他面子。”

見林金律哄了淩羽走了,文帝又走進了永安殿。沈信一見他,忙要起身,文帝道:“罷了,坐著吧。”

沈信坐了,文帝道:“沈太傅,你現在準備勸我如何處置淩羽?”

“陛下,臣收回方才的話。”沈信嘆道,“孩子是純良沒錯,可對世事懵懵懂懂。陛下既然喜歡他,就該放了他。他的通透,並非是濁世該有的通透,留在宮裏,終究不會有好下場。”

文帝道:“有朕在,誰敢動他一根頭發?”

“陛下,你心裏清楚,臣說的是真話。”沈信道,“除非陛下想要淩羽陪葬金陵,那臣便再不勸了。”

文帝沉默片刻,道:“沈太傅,你可知道九節杖?”

“陛下這是說笑了。”沈信不禁一笑,道,“九節杖誰人不知?《太平經》雲: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氣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張角便以此……此妖言傳道惑眾,故其法杖稱九節杖。臣也聽寇天師說過,那九節杖是紫玉的,平日間形如短笛,只是未曾親見過。”

文帝道:“沈太傅若想看,讓淩羽給你看便是。”

沈信失聲道:“甚麽?!……”

“沈太傅從前不曾跟淩羽照過面,自也沒見過他手中紫玉短笛了。”文帝道,“但以沈太傅的淵博,自然知道,有九節杖的人手中有什麽秘密。”

沈信望定文帝,道:“難不成陛下對那孩子好,全是為了九鼎?”

“怎麽會!朕是那樣人麽?只是若他肯給,自然是好的,若不情願,朕自也不會強人所難。”文帝道,“沈太傅,你就放心吧,朕心裏自有計較。你就只管替朕教好朕的兒子女兒便是。”

沈信半日方笑道:“是,陛下既心中有數,是臣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