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生猛(第2/2頁)

王朝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為了霜狼級的交貨。不過想深一層就不會覺得那麽簡單。霜狼級是直接和徐家競爭,以徐家在軍工領域的地位,下點絆子是能辦到的,怎麽就這樣輕易放行了?

幕後種種,楚君歸不清楚也不想知道,不管怎麽說,來自王朝的80萬輛工程船到貨,就意味著他還能再開兩座船塢。後續那100萬台工程船的訂單能拿到貨當然好,拿不到也沒關系,楚君歸已經買到了工程船的全套圖紙,必要時完全可以自己生產。只是現在光年的產能完全不夠用,能買的最好不要自己造。

在等待道哥進化完成的過程中,智者悄悄出現在楚君歸身邊,不無羨慕地說:“它又能進化了。”

楚君歸問:“你也想嗎?”

智者遺憾地說:“我還沒有到能夠進化的節點。”

“節點?”

“確切地說是臨界點。我距離下一次進化的臨界點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具體有多遠我也不清楚。”

“臨界點是怎麽確定的?”

“是刻印在基因裏的,但是不到那一天,我也無法知道。”

楚君歸點了點頭,問:“上次的課題有結果了嗎?”

“已經有了結論,但是把握並不是很大,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多。”

“說說吧。”

智者投射出無數數據,說:“原本的課題是光年的發展戰略,這個題目太大,也不具備太多的操作性。在收集相關數據,並且咨詢了聯邦光年的工作人員後,得出了短期成功概率較高的短期策略。”

“短期?”

“是的,只有短期才有效,長期的驅動因素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也太多,如果我給你一個長期預測並且還實現了的話,那多半是因為運氣好。”

楚君歸還未回答,就聽到意識中響起了一個聲音:“也可能是我的發揮。”

楚君歸默默地切斷了玄學組件的能源,繼續聽智者說。

智者說:“不考慮戰爭因素的話,我們的核心優勢在於成本。而成本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能源,二是勞動力。道哥完成進化之後,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大。不過成本下降的空間有限,也不是越低越好。另一個受限因素則是輔助設備的供應。一艘主力艦需要用到的輔助設備可以超過50萬種,其中許多設備的產能彈性不高,這就必須提前采購,才能跟上我們產能擴張的節奏。綜合考慮,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艦載設備生產體系,保證絕大多數基礎設備的供應。目前的方案是,在聯邦設立270家新公司,生產7098種艦載設備。設立100家貿易公司,負責40萬種設備的采購;設立20家物流公司,負責采購設備的運輸和儲存。”

“整個計劃實施需要8個月,預計總投資750億,雇傭人員110萬人……”

楚君歸打斷了一下,說:“雇傭的人數似乎有點多。”

智者說:“110萬雇員就是110萬張選票,再算上他們的家庭,就會變成300萬甚至更多的選票。而他們的朋友和生活圈子輻射的範圍遠不止此。在聯邦體制下,這些直接間接的選票如果集中到某個星域,我們就會有不可思議的話語權。而我們在金融領域的話語權已經非常大了,並且還會變得更大。這次所有的投資都會向聯邦銀行融資,相信融資可以順利完成。一旦融資完成,這些銀行就會變成我們忠實的仆人。”

聽完智者的解釋,楚君歸仔細看了一眼預備放到聯邦生產的設備目錄,意外地發現了不少敏感設備,還有幾十種是上了管制清單的。這些設備雖然在管制清單上的邊緣位置,但也確實在清單上,現在又是戰時,管制會格外的嚴格。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設備也沒有多重要,怎麽處理往往就在地方官員的一念之間。有幾百萬張選票,有金融寡頭的背書,聯邦地方政府的官員們能做的就只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