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見誰滅誰(第2/2頁)

當然,那是理想情況。現實是艦載設備就是瓶頸,哪怕是在聯邦的工廠全部建成,產能也不過是夠三艘主力艦使用。而想要購買更多的設備,在目前的戰爭環境下完全不可能。在N77星域自建工廠費時費力,聯邦和王朝的出口管制就是一道大關,根本就繞不過去。除了設備外,還有一些高端材料需要進口,都是光年現有技術無法生產的。不過材料方面的限制大多是限於外部訂單上,用在那些給第三方生產的星艦上。光年自用的星艦基本以道哥的子體作為艦員,動力爐也可以盡情使用,因此不在意多一些材料死重。換句話說,只要達到同樣的結構強度,就是厚點重點也沒關系。

接下來的幾個月,隨著道哥子體的不斷產生,整個光年都變得徹底不同。圍繞著四號行星的各類軌道站超過10座,另有幾十個大小船塢正在建設,一些小船塢已經接近完成。而在星域邊緣,大批運輸船已經完成了跳躍,進入亞光速飛行,向星系駛來。在星系外,已經建好了一座巨大的空間站,單層面積就超過了100平方公裏,是專門供超大型運輸飛船卸載貨物的中轉站。現在光年秘密太多,已經不方便讓外來的運輸船進入星系內部。

原本光年內部一些人類將領建議修建幾座防禦空間站,不過楚君歸更喜歡以攻代守,全力建設艦隊。有強力艦隊在手,機動防禦也就有了基礎。

隨著道哥子體使用越來越廣泛,智者和科研團隊對於子體的使用也有了許多新的方案,階段性成果就是對光年自用星艦方案全面的改進和更新。

此時此刻,楚君歸面前就是一排星艦設計圖,他的目光正落在輕巡上。新的輕巡被命名為英勇級,綜合戰力達到9000,已經非常接近王朝和聯邦現役的主力輕巡。這艘輕巡標準配備2000低級子體和10個高級子體,除了能源彈藥外基本不需要補給,每50年更換一批子體即可。星艦上使用的都是成熟得有些過時的技術,成本極低,建造飛快,建造一艘王朝輕巡的錢足夠建造8艘英勇級,並且英勇級的維護費用只有王朝同級星艦的5%。

設計圖上,還有智者專門為此型星艦配置的戰術。當單艦行動遇到強大高價值目標時,戰術就是沖過去對轟,以傷換傷,此種戰術下,除了冠軍騎士這類特殊星艦外,其它重巡基本都會被打廢。當然了,輕巡的下場肯定是被擊毀。正因如此,它才被命名為英勇級。

當隨艦隊行動時,英勇級的任務就是沖向地方高級別高價值目標,以傷換傷……

“這不就是炮灰嗎?”楚君歸有些無語。

炮灰就炮灰吧,反正英勇級的設計裏裏外外都打上了消耗品、省錢、一次性之類的標簽。上面的子體更是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因為子體不值錢,所以智者把許多必要的設備都給取消了,以子體替代。就如母星時代的坦克,有的用自動裝彈機,有的用人肉裝彈機一樣。

楚君歸把重巡設計圖放大。這一級別的重巡名為無畏級,戰力大致比王朝和聯邦現役要低上一線,特點仍然是造價低、周期短,只需要一年就能夠完工。至於它的標準戰術可以大致歸納為一句話:以傷換傷。

看完重巡,楚君歸再看護衛艦。護衛艦的名字叫做不屈,顧名思義,不管對手有多強大,它都會沖上去以傷換傷,寧死不屈。

楚君歸出了口氣,目光落在了最後的主力艦上。主力艦名為狂怒,因為這已經是最高級別,所以它的戰術就是以傷換傷,見誰滅誰,直到自己被滅為止。

看過所有的設計圖,楚君歸總算明白,智者設計了一整支的炮灰和自殺艦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