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祥瑞的意義

魯侯自知此時已沒有退路,要想坐穩這個位置,他眼下必須要仰仗叔孫豹與李然。

第二日,魯侯便在朝堂之上提出了要入晉的想法,並是立刻派人往晉國去通報了消息。

對於季孫宿而言,魯侯出使晉國,朝覲晉侯,可謂是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巴不得魯侯能離開朝堂。畢竟傀儡雖是傀儡,可有的事,當著魯侯這個傀儡做,總歸面子上有點過不去。

而魯侯自個願意出使他國,不正好可以讓他放開手腳來?

不過,魯侯即位後入晉朝覲,這好歹是個外交大事,那自然是要妥善安排一番的。尤其是選個好日子,在這個做啥都要占蔔看日子的年代,出使晉國這樣的大事,那自然是要請上太蔔好好算一算的。

然後,就在叔孫豹的安排下,出使時間被定在了下個月初三,蔔算的結果為:貞。

李然仍舊住在祭氏別院之中,此處於曲阜中可謂是鬧中取靜,相對還是更為安全些。

而這幾日又閑來無事,李然把出使晉國的整個計劃都串起來整理了好幾遍,確定沒有任何遺漏之後,這才放下心來。

“確定要這樣做?”

叔孫豹還是有些擔心,李然的計劃看起來嚴絲合縫,可一旦要真落實下來,難免不叫人膽顫心驚。

“目前削弱季氏於百姓中的聲望乃是最為關鍵所在,我們先將季氏反對減賦的消息散布出去,各個城邑都務必要做到,如此方能從根本上削弱季氏在魯國的聲望。”

“另外,那祥瑞之物也需做得天衣無縫,切不可讓季氏和孟氏看出破綻來。”

出使晉國之前,李然並沒打算就這樣一走了之,魯侯雖然人可以離開,但民心也不能丟。

畢竟他剛剛即位不久,此時出使晉國,一旦季氏與孟氏暗地裏搞什麽小動作,只怕待得他回來時,本就不多的君威更是所剩無幾,屆時可就當真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了。

將季氏反對減賦的消息散布出去,一方面可以打壓季氏的聲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為魯侯收獲一波民心,而這些破事也夠季氏短時間裏喝一壺的了。

至於祥瑞之物,這對於魯侯在民間的威望自然是大有裨益。

這種伎倆,歷朝歷代都不少見。即便是久遠的未來,也依舊是很有市場的存在。

“子明兄當真是好計謀,如此一來,就算我們暫時離開了,季氏與孟氏想必也會忙得不可開交了!”

孫武靠在門框邊上,眼角帶著點點意味深長的笑容,本就英武的臉龐一時看來更具光彩。

孫驟見得侄兒在此胡亂發言,正要讓他閉嘴,卻不料李然笑道:

“對付老奸巨猾之輩,自然是要用得這老謀深算,所謂因時而異,因人而異,此即為中庸之道也。”

這話算是在提點孫武了,對於這位日後的兵家至聖,李然可是一直抱著很大的期望。

“唔……‘因時制宜,因人而異,中庸之道’,確是有一番道理……武受教了。”

說著說著,孫武朝著李然躬身一禮,臉上滿是恭敬之色。

李然見狀急忙讓他起身,而後道:

“長卿兄免禮,長卿兄幾次三番相救於在下,然甚是感激。長卿既叫得我一聲‘子明兄’,那你我之間便無需如此大禮了。”

話音落下,幾人聞聲皆是大笑起來。

唯獨叔孫豹在旁,卻只是聞聲一嘆:

“經酒肆一事,季氏多半已經死了招攬之心,此刻想必正在謀劃著如何對子明痛下殺手,日後爾等行事,還需謹慎提防,務必小心從事,萬不可被那季氏趁虛而入。”

這話自然是說給孫驟與孫武聽的,兩人目前名義上都算得是李然的保鏢,所以日後李然的安全自然皆是由他們負責的。

叔孫豹叮囑完他二人,轉身過來又與李然商量起來:

“關於魯侯減賦一事以及天降祥瑞之事,一旦消息傳出,季氏得知必定也會知道乃是我們暗中所為。以季孫老匹夫的作派,想來不會留給我們太多時間,他必以其雷霆手段處之。”

“叔孫大夫說得也對,子明兄此計雖好,但我們畢竟是遠在異國。這國內之事,我們又如何幹預?就算我們千般謹慎,卻總有個萬一呀。”

孫武在此處畢竟只是孫驟的侄子,並沒有其他身份,故此這番話一出口,孫驟便立馬喝道:

“大夫與主公商議,你亂插什麽嘴!”

“誒,孫驟,長卿所言不無道理。”

李然擺手制止了孫驟。

只見他神色淡然,眸子裏閃過一絲狡黠,而後道:

“兵不厭詐,此次我也沒打算瞞著季氏,我要的就是讓季氏忙起來,疲於應付魯國國內之事,從而無暇顧及身在晉國討援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