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鬧個烏龍

要說祭氏若只是要運自家糧食去衛國販賣,那倒也就沒事了。

祭先早早的就可命人出發。那樣的話,絕對是能趕在齊國運糧隊伍抵達衛國前,便將手中的糧食個給賣出去的。

可問題是,鄭國官方也組織了一批賑災糧,並且一並托付給了祭氏,委托他們代為運往衛國。

而這批糧食,因為是子產詔令全國各地統籌上來的。子產如今又因為推行新政,與各個貴胄同僚關系都極為微妙。而這些土地又一大半都在他們的手上,所以組織起來就極為緩慢。

這就好比你一邊砸人飯碗,一邊卻別人給你辦事,這能有效率嗎?

所以官方的這批賑災糧,就一拖再拖,祭先礙於情面,自然也不好催促子產,所以只能一邊幹等著,一邊幹著急。

如此一來,他自己的糧食自然也不好就這麽堂而皇之的運到衛國去販賣了。畢竟,鄭國的官家糧都沒運去,你一貴族的糧食先運去了,這叫衛國人以後該如何看待鄭國?敢情你鄭國是先做買賣狠賺一筆,再假裝做好人是吧?

這要傳出去,鄭國官家的顏面還往哪擱?

祭先從商多年,自然對此間關系是了然於胸的,所以他自家的糧食也只能繼續等著,不敢直接運往衛國。

那這件事為什麽會與李然有關呢?

答案是,祭先這邊一早就收到消息,齊國運糧的事,就是李然慫恿的!

消息是從齊國傳來的,說是晉國由於運往衛國的賑濟糧不多,又礙於自己的霸主地位,便有點過意不去。

畢竟是自己一附屬小國如今有了災,現在都賑濟不了。這事無論說到哪都是不怎麽光彩的。

於是,晉侯便派了羊舌肸以盟主的口吻,去到齊國傳信,希望齊國也能出一份力。

這事,大致就是這麽個情況。從表面上看,就是晉國向齊國施壓之後,隨後,齊國便欣然同意了。

但從齊國客商那傳到祭先耳朵裏的消息,卻不是這樣。

祭先這邊得到的消息是,羊舌肸最一開始,便是得了李然的消息後才去向晉侯諫言的,而後才有羊舌肸前往齊國之事。

而且,羊舌肸到了齊國後,又是依照李然的謀劃,最終促成了此事。

而當祭先得到此消息時,李然卻已在逃往鄭國途中。

所以,祭先暗中派人保護李然,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祭樂,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弄清楚李然此番來鄭國究竟是想幹什麽?

他為什麽要促成齊國運糧去衛國賑災?

祭先橫豎都想不明白這一點,而且各種時間點也有些對不上號,信息來源非常混亂。故此,才讓人日夜監視李然所在別院的動靜。

他認為李然此番來鄭的目的並不單純,不然何以讓齊國前來攪局?這不是擺明了跟自己作對麽?

而且,這李然放棄了更強大的晉國庇佑,反而來了相對也並不安穩的鄭國,這種行徑也實在是太奇怪了。

但事實上,這件事本身就完全一個烏龍。

……

祭氏別院內。

孫武一連走訪調查了幾日,也沒有多少收獲。

“這個豎牛在祭氏的聲望很高。說來也是奇怪,此人雖然只是庶子,但地位似乎僅次於老宗主之下,縱是其他輩分更高的族老,也無有不服的。”

“傳言此人極為幹練。這些年,祭氏對外的大宗商貿皆是由他負責的,齊楚晉,衛魯陳,人脈四通八達,實力可謂不俗。”

“至於他與季氏的往來,除了一些生意上的事,暫時還沒打聽到其他方面的往來。至少目前看來,他們之間似乎並沒有其他特殊的關系。先生,會不會是我們意會錯了?”

對於豎牛的調查,孫武一連進行了好幾日,可走訪來調查去,豎牛與季氏之間,似乎是清白的。而這一點,就讓孫武產生了些許的自疑。

畢竟他也知道,豎牛作為祭家主事之人,可能真的只是因為目前與魯國季氏的買賣受阻,因此對李然心生恨意。而這也確實是說得過去。

斷人財路,猶如殺其父母,更何況是對於這些商賈之人?豎牛有著這般的敵意,也是理所應當的。

“話雖如此,可我始終覺得這個豎牛……不簡單啊。”

“若只是因為他們與季氏生意往來被阻而憎恨於我,倒也無甚緊要。可我擔心的是,此人若是暗中與季氏還有其他往來,那咱們此番來鄭,可就算是從一個火坑跳入了另外一個火坑了,只怕日後又是免不了一番糾纏……”

“此人還得再查上一查。”

李然對自己的直覺十分自信,這個豎牛絕對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這麽簡單。

孫武聞聲當即拱手稱是。

“哎呀呀,先生何須如此麻煩?既然這個豎牛不懷好意,俺去一刀將他宰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