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權變之法

而李然此時則一直坐在末席處,聽眾人的發言,當豎牛強烈支持繼續封禁的時候,他臉上雖然波瀾不驚,可心裏卻早已波濤洶湧。

深知此次“癘疾”真相的他,對於豎牛這一番反常之舉,可謂了然於胸。

聽得祭先詢問於他,他當即便站起身來,並促步上前,於祭先面前是作揖回道:

“嶽父大夫,其實這幾日城中患者俱是以輕症為主,所謂的癘疾,其實已並無大礙。若是再稍假以時日,癘疾被消滅乃是遲早的事。”

他並未一開口就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這一句話說得也是十分的模棱兩可。

這就導致一些族老對他的這番話很是不爽。

“你這叫什麽話?還什麽‘假以時日’?你小子平白無故得到這麽多財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自然不用擔心被餓死了!”

“是了!當初可就是你這豎子在那講非要支持官家封城的。當初說要封的是汝,現在說不用再封的,又是汝!你這叫是什麽態度?還什麽‘已無大礙’,若真如此,咱們現在為何依舊被封禁於此?莫不是在做我們開心?”

無論是反對繼續封禁的,還是支持繼續封禁的,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對李然的這一番模棱兩可的表態是十分的不滿。

不過,剛才那人的回話也確實是沒錯,畢竟從一開始李然就是支持封城的,而今卻在這裏說出這種兩頭不得罪的話,這不是墻頭草又是什麽?

一旁的豎牛更是冷笑道:

“呵呵,我說子明啊,這幾日你在外施醫,外面的情形你應最是清楚不過的,這種兩頭不沾的話,便不要拿出來敷衍我們自家人了吧?”

“是不是該繼續封禁,你心裏難道沒點譜?”

李然這一番兩頭不沾“明哲保身”的做法,實是叫人不恥,便是祭先聽了也是有些不悅。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剛才李然卻只說了上半截,下半截他還沒說。

“呵呵,孟兄所言不差,這幾日然在外行醫,親眼目睹城中慘狀,於心也著實不忍。”

“繼續封著,那麽城中百姓必定要付出更慘痛的代價。但如若解了封,那我們近一個月的努力就或將付諸東流,這實是兩難啊。”

“但在然看來,此事卻未必沒有一個折中的辦法。”

是的,李然既沒有選擇支持繼續封城,但也沒有選擇反對。

理由很簡單,他知道這次城裏的事態全是人為所致。

“哦?折中的辦法?”

祭先聞聲,當即是來了興趣。

可誰知,此時底下的一群族老卻又是一頓牢騷:

“折中?你當這是買賣?還能兩頭討好的?”

“你這豎子,豈能這般沒有原則?縱是我等行商之人,也得本以信義為先呐!”

李然聞言,卻並未就他們的質問進行回答,只面向祭先是作揖言道:

“嶽父大人在上,恕李然鬥膽直言。子產大夫封城之舉,實為百姓著想。而今城中癘疾已經緩解,若是適當的與外界溝通,也並無不可!”

“嗤……可當真是個笑話!”

“現在若與外界溝通,一旦癘疾傳了出去,屆時你拿什麽跟友鄰之邦交代?”

“哦,對了對了,我差點忘了,你李然本就不是鄭人,你當然可以如此說了。”

豎牛冷笑連連,臉上滿是陰陽怪氣的模樣。

這話一下子就引起了在場眾人的共鳴,因為豎牛戳中了李然無法反駁的一個事實。

他的確不是鄭人,甚至不屬於任何一個諸侯國,他是來自周王室!

而要說起來,這周王室其實還真不怎麽受鄭國人的待見。因為,若要真說起來,鄭國和周王室之間,卻還有點世仇的味道在裏面。

縱觀周朝歷史,唯一一個公開跟周王室幹過架,又互相交換過質子的諸侯國,恐怕也就這鄭國是獨一份了。

而這一前周王室成員的身份一旦被擺上了台面上來,居然又成了個不大不小的一個罪證來。

“好哇!你小子這是打算把我們往死裏坑啊!”

一時間,眾人紛紛出言聲討,像是李然乃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人一般。

倒是祭先心中了然,聞聲並未出言,只面露思索之色。

好一陣之後,他這才微微擺手,示意眾人安靜,而後看著李然言道:

“你且說清楚,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法子。”

畢竟之前救濟糧之事,李然孤身一人遠赴衛國救下過祭罔與祭詢。

對於李然的膽識與魄力,縱使其他人不信,祭先還是十分信任的。

眾人見祭先發話,當即也就停下了,紛紛盯著李然,就等他抖摟出下一個錯來。

“是,鄭邑封城業已足月,長此以往,鄭邑必衰,屆時若想恢復,只怕短期內是無望的。而且城中最近動亂頻發,若想解此危機,可於城門內外劃分一特定區域,派遣已被治愈的勞役入駐其中,並付以報酬,讓他們幫助城內外的商隊進行補給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