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緩兵之計

面對楚王的登傭請求,李然自知無法再回拒,於是便只提出了兩個條件,以作為交換。

而他的這兩個條件,也順便的,是暫且阻止了楚國準備北進問鼎中原的計劃。

其實,這明眼人一眼就知道,這分明便是緩兵之計。

然而,楚王也明知是計,卻仍是勉為其難的應允了下來。

“好!只要子明先生肯為寡人效力,這些個條件又算得了什麽?”

這話明面上乃是因看重李然,所以才答應李然的條件,然而事實上這又何嘗不是楚王熊圍的緩兵之計呢?

他之所以會答應下來,那也是因為他也知道,你李然一旦是答應了,那這一時半會定然是不會再離開的了。

來日方長,只要你李然肯是先留在楚國一段時日,這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又何必急於這一時呢?

於是,對於李然登傭一事,便算是暫時確定了下來。而楚王也是極為高興,正欲傳令下去,要為此事而再度大擺筵席以示禮重,卻毅然是被李然給回拒了。

畢竟,雖說是為了鄭國的長治久安才出此的下策,但他李然終究還是有叛國之嫌的。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事情,而大擺宴席那更是萬萬不可的。

……

此間事罷,李然便趕緊是找到了子產,並將此事的前因後果是與他說了一遍。

“然實有愧,只怕短時間內是回不了鄭國了。”

李然是一臉的羞愧之色,只覺得此次是有負於子產所托。

李然相助子產,的確是出於真心誠意的。因為,他從子產的新政當中,的的確確是看到了一絲與這個時代迥然不同的格局,以及一個充滿了和諧氣息的理想藍圖。

他自是願意繼續相助子產,願意繼續為子產的新政,以及天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可惜,天終究不遂人願。面對楚王的咄咄逼人,為了能夠讓楚國從此能夠斷絕其北進爭霸之心,他李然也只得是做出些許的犧牲了。

另一方面,由於李然短時間內是肯定無法返回鄭國的了,所以,顯而易見的,子產也只得是暫時一個人在鄭國孤軍奮戰了。

“哎……子明這又是說得哪裏話?本卿又豈能不知子明所為之深意?”

子產聞聲急忙將李然扶起,面露愧色,微微一嘆道。

“唉,若非我鄭國實力不濟,楚國又豈敢如此蔑視於我們呢?子明此來楚國,為的本就是阻止楚國北進,此間之事,皆是情非得已,君上與本卿又豈會怪罪於你呢?”

“只是……如此一來,只怕又要委屈子明了。”

聰明如子產,不會猜不透李然的用意,所以這一番話也可謂情真意切,不帶半分虛偽粉飾的。

身為鄭國行人的李然,為何會被楚王強行挖走?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難道不還是因為鄭國的弱小麽?

倘若鄭國能夠強大如晉國一般,那楚國又豈能是如此的放肆?

“多謝大夫體諒……”

“李然在此,拜謝大夫!”

子產可謂是李然自穿越以來,所遇到的人中,與他是最為志同道合的忘年知交。

無論是其“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又或者是“無可無不可”的處世原則,都可謂是與李然的秉性是不謀而合的。

生逢這一亂世之中,能得一朋友已算得是實屬不易,更妄論是得一知交呢?

“子明放心,你且安心是在楚國好生自處,祭氏那邊,僑自當會多加關照一二的。”

子產也明白,李然不在鄭邑的這段時日裏,祭樂將是李然最為牽掛的羈絆。

李然聞聲,再度拜謝,感激之情,一時溢於言表。

而正當他二人在說著話,此時,殿外忽的是進來了一名侍衛,只說是鄭邑來人求見。

要說起在楚國做生意的鄭國商賈本就是不少的,故而得聞鄭伯與子產駕臨楚國,那些個來自鄭國的商賈請求拜見一番,並獻上些許的殷勤,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只不過,讓子產和李然都沒想到的是,前來拜見的並不是鄭國商賈,而是鸮翼從鄭邑派來的信使。

“鸮翼派來的?”

“莫不是……鄭邑出事了?”

子產當然也知道鸮翼乃是李然的仆從。也知道此番李然前來楚國,這鸮翼便是在鄭邑替李然鎮守後院之人。

此番鸮翼突然從鄭邑派人前來報信,除了鄭邑出事,卻還能是有何事?

李然自然也有些吃不準,畢竟他於臨走之時便已交代得很是清楚了。

什麽事該告訴什麽人,又與什麽人商量,他都交代得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而能讓鸮翼派人十萬火急來楚國報信的,那決計不會是件小事!

於是,兩人對視了一眼,並立刻是讓侍衛將信使給帶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