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無敵的孫武

吳王諸樊在輕松奪回舒鳩後,又連續略了楚軍十余陣,理所當然的以為楚軍乃是真撤。但是,正所謂真作假時假亦真,贏麻了的諸樊萬萬不可能想到,巢邑,居然會是楚軍精心為他布置下的另一個陷阱。

數千吳軍被他連帶著一同落入了陷阱之中,最終也只剩下了數百人是匆匆撤出了巢邑外城城門。

剩下的,不是被亂箭射死在了外城與甕城之間,便是被前來圍堵的楚軍是殺死在城門處,而由吳軍的屍體所堆成的小山,也徹底的擋住了城門口。

諸樊看得這一幕,眼睛直冒血,他知敗局已定,已是無力回天。

然而,就在他準備隨一起死裏逃生的吳軍一道撤走,孫武卻又猶如天降神兵一般出現在城外,胸前橫著一把三尺長劍,硬生生的擋在了他的面前。

“天殺的楚人!”

早在舒鳩之戰時,他便見過孫武。

當時他被孫武所領著的三千楚國輕足,一邊撤,一邊不無嘲諷的當著面唱起了楚歌,而他在被其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後,最終是惱羞成怒,引兵追擊,最終中伏,險些喪命。

此時再見孫武,所處之境於他而言倒是與之前有幾分相似。

孫武就這樣立於戰車之上,以一種近乎可憐的目光看著他,雲淡風輕的模樣好似是從未對這場戰爭放在心上。

一向暴躁而又自負的吳王諸樊,又哪裏受得了這種羞辱?當即是重新拾起了手中的戈戟,率領著突圍而出的,以及從城外殺入的吳軍千余人,徑直朝著孫武發起了最後的突圍。

其實,此刻孫武麾下也僅剩了數百楚軍精銳相隨,其余的皆是被他布置在外圍抵禦著。所以,在面對英雄無敵的諸樊向他們發起沖擊時,這些僅隨著孫武前來的數百名楚人,不由是感到一絲膽怯。

畢竟吳軍此刻已經被激起了強烈的求生欲望,任何阻擋在他們面前,阻礙他們逃生之人,只怕都會被他們這一股激奮起的殺意所淹沒。

可孫武的臉上卻絲毫沒有忌憚之色,見得吳王諸樊率隊朝自己沖來,他反而也顯得愈發的興奮起來!

“楚國的將士們!擺開陣形,生擒吳王!”

只見孫武拔劍出鞘,數百楚卒立刻在巢邑城外三三兩兩的擺出了一個個頗為奇怪的陣勢,或圓或方,或前後為戰,或左右為戰,數百人在孫武的指揮下,竟好似數千人在各自為戰。

而這些個楚卒,在聽得統領一句“生擒吳王”後,亦是一時氣勢高漲。

吳軍的第一波沖鋒很快就與他們是交上了手,第一波吳軍雖是人數不多,但這些吳人手中都持有一把長戈,所以在這城外的廣闊地形下理應是具有更大的優勢,他們猙獰的吼叫著,長兵器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

煙塵四起的巢邑城外,頓時被這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所淹沒。

“叮!”

金戈相交的聲音驟然響起,吳軍兇狠的沖擊遇到嚴陣以待的楚軍,陣勢奇特的楚軍,鋒利的戈戟一下子被楚軍奇特的陣型所架住。

只見楚軍以短兵器近身肉搏,三三兩兩的陣型在他們相互默契的配合下,一下子便將吳軍的長兵器架在了半空,而後這些楚軍在聽得第一道鼓聲後,立刻又向戰場的中心靠攏,短兵器在人縫中沖出,不斷刺殺著沖過來的吳軍。

這就導致原本氣勢兇悍的吳軍根本無法有效的發揮出他們長兵器的威力,人數上的優勢也因為楚軍的這一招“化整為零”而失去了鋒芒。

因為楚軍的小陣型移動,也更為迅捷和靈敏,再加上相互之間的配合,往往吳軍剛剛沖到面前,他們便相互配合著將最近處的敵人給擊殺,然後又尋找可以相互配合的楚軍小陣,如此往復,竟是直接將吳軍的第一波沖擊給完全硬抗了下來。

這便是孫武對於戰場形勢變化的敏銳把握的最好證明。

他知道吳軍在逃生之際肯定會迸發出難以想象的勇氣與戰力,一個人的求生意志,絕對不能以常理度之。

所以,他並沒有選擇讓楚軍以常規的一字陣展開來迎接吳軍沖擊的鋒芒,而是選擇了化整為零,讓楚軍擺出此前早就訓練好的星點式陣型。

將吳軍的沖擊分化開來,然後借助短兵器的優勢消滅意欲突圍的吳軍。

雖說吳軍也是十分的彪悍,可他們在面對嚴陣以待的楚軍面前,他們這種原本令他們都引以為傲的彪悍,卻儼然只成為了一種魯莽。縱是戰死,似乎也只是蚍蜉撼樹一般。

畢竟此次孫武率領的這五千楚軍,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更是經過他親手調教了二十日,對於此番陣營之精髓都可謂已是拿捏到位。

於是,雖只有數百名楚軍,但在面對兩倍於己方的吳軍時,他們幾乎是以零損耗的代價,硬是接下了吳軍一波又一波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