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陣前勸降

孫武的長劍就架在諸樊的脖子上,再進半寸,明年今日便是諸樊的祭日。

寒雨之下,北風呼嘯,世間萬物在雨聲中死靜。

誰也沒有想到,這場主將與主將之間的對決,竟會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就決出了勝負,此時無論是吳軍還是楚軍的將士,此刻都幾乎是以一種極為震驚的神情,看著眼前所發生的這一切。

吳人所震驚的,乃是他們的王,他們無所不能,所向披靡的大王,今日竟然輸了,而且是輸是輸得這樣徹底。

而這也就意味著今日他們這些人,縱然不是被楚軍所俘虜,便也同樣是要命喪於此了。

而楚軍所震驚的,乃是這位孫將軍的神武,竟然真的帶領著他們,生擒了吳王諸樊!在這之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只以為是一句玩笑罷了。

此刻,孫武他那挺拔聳立的身姿,即便被寒雨浸濕,仍舊英武不凡的面孔,那一雙不怒自威的眸子,皆是令人不禁嘆服。

還有什麽能比此時的孫武更奪目閃耀的?

堂堂吳國的一國之君,就這樣敗在他的劍下!

今日孫武,一戰成名!

他追尋多年的夢想,或者說理想,就在今日是踏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而未來的他,也終將成為令整個天下,乃至是後世,都為之震撼!

要說“永垂不朽”,孫武絕對算得一個。他的名字,終將永留史冊!

“寡人輸了。”

諸樊雖然自負狂妄,但並不愚蠢。他認得清現實,也分得清成敗。

這一刻,他既是敗在了孫武的手下,那也就意味著,這一仗他吳國便是輸得徹徹底底的了。

“你動手吧。”

他扔掉了手中長劍,坦然面對著孫武手中的利刃。

成王敗寇,沒有什麽可解釋與狡辯的,輸了便是輸了,而輸了的人,就不配繼續活在這個世上。

唯有就義倒下,壯烈犧牲,才符合他一國之君的身份。

他顯然不知道就在十幾年後,就是他們吳國所一直輕視的越國,也同樣有那麽一位因為輸掉戰爭而差點就義的國君,名字叫勾踐。

而勾踐的事情,那在後世都可謂是家喻戶曉的。

顯然,如果此刻的諸樊若能有勾踐的覺悟和心態,或許,他真能夠看到吳國稱霸整個南方的那一天。

可惜他並沒有。

在他諸樊的世界觀裏,一國之君在戰場上被敵人以劍抵喉,那便是恥辱。而戰死沙場,乃是他身為一國之君最好的歸宿。

之前也說了,這也就是為什麽吳國的歷任國君,戰損比會如此之高的原因。

“可是,君上何以認為孫某一定會殺您呢?”

此時,孫武則是拋出了他的答案。

他今日的目的便是要生擒諸樊,迫使諸樊罷兵。

所以,他又如何能殺了諸樊?

“寡人的人頭價值萬金,你難道不想要?”

諸樊仍是用極為自負,又甚是輕蔑的眼神看著孫武,並如實回答道。

在吳楚之戰中,他身為吳國的王,堂堂一國之君的腦袋,放眼楚軍之中誰人不想取之而後邀賞?

眼前的這個黃毛小子會是個例外?

“呵呵,孫某從軍以戰,自是想要功名的,但不在此時。”

“君上不若是降了吧,以如今的吳國之力,尚無法與楚國相抗衡,勝敗也其實早已注定。”

這倒並非是孫武有未蔔先知之能,而是現實的情況。

以如今吳國的整體實力,與楚國這個龐然大物相比,原本就不在一個層級上。

即便仰仗著其彪悍的民風,以及強大的軍事實力,的確或多或少是能夠給楚國造成一些麻煩,但是一個國家的底蘊,絕不只是軍事層面的較量。

對於這一點,孫武作為一名旁觀者,對此也是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

吳王諸樊之所以能夠攻下舒鳩,乃是他趁著楚國國內王位更叠,政權不穩之時所發動的襲擊,再加上舒鳩本就與吳國比鄰相近,所以可以說吳王諸樊乃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的。

然而倘若吳楚兩國當真拉開陣勢大打出手的話,吳國就絕不是楚國的對手。

正如此次巢邑之戰,即便他孫武不以此奇謀取勝。那伍舉最終也依舊可以通過強大的軍事掌控力,逐步將吳國逐步逼出江淮地域。

這其實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哈哈哈哈!”

“好一個勝敗早已注定!”

諸樊猛的仰天大笑,豪邁粗狂的臉上滿是對這句話的不屑與蔑視。

“可惜,寡人偏不信邪!”

“楚國勢大又能如何?他能以一國之力抗衡整個姬姓的天下嗎?倒我一個諸樊,卻還有千千萬萬個諸樊!你們殺得完麽?”

“今日寡人之敗,來日我姬姓之人必定十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