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武執葉邑

因楚國制度的不同,所以楚國的縣公,要比中原諸國的邑宰權力大很多。

簡單來說,楚王讓李然前去葉邑任縣公,便是將葉邑以及其所屬的土地,一並是封給了李然。

而李然在葉邑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可以不受楚王的管束,可自行裁決其管轄範圍內的一切事務。

這是不是聽著很耳熟?

是的。

楚國的這種獨特的“縣公”,其實權之大,幾乎就相當於是執宰一方的最高長官。

但是,這種“縣公”制度,卻又完全迥異於周王室的分封制。

其迥異之處就在於,對於所謂的“縣公”一職,楚王都是有直接任免權的。

並不是像周王室那樣,一旦封了國,那這個國家便不再受周王室的管制,而是成為了世襲的職位,並一代一代的往下傳。

或許是因為楚國人是汲取了周王室逐漸衰落的教訓,又或者,楚國人就是要處處有別於“周王室”。總之,在這一制度的加持之下,楚國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一條相對集權的道路。(當然,僅限於春秋時期)

這是不是又很像將來奠定了中國幾千年制度格局的“郡縣制”?

是的,所以如果要說中國最早的“郡縣制”開端是什麽時候?很多人或許第一反應會想到是秦國。但其實呢?秦國說到底也不過是個“文抄公”罷了。而他所抄襲的對象,就是如今這個,早了他幾百年的楚國。

再把話說回來,由於“縣公”一職,其職務其實就等同於一國之主。

所以,也由此可見,楚王這回可算得是真的下血本了。

畢竟,此時此刻,坐在這章華台內的卿大夫可不在少數,然而他們其中能夠獲封為“縣公”的人,卻是屈指可數。

而李然作為一名外臣,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楚臣,卻已然得到楚王如此的獎賞。楚王熊圍的禮重之意,難道表現得還不夠明顯嗎?

饒是李然自己,在聽到楚王如此“慷慨”的封賞過後,那也是忍不住一怔,半晌沒回過神來。

他的確沒想到,這楚王居然會出手竟是這般的闊綽。要麽不出手,要一出手便是賞了一國啊!

“先生?”

“先生以為如何?”

楚王仍是一臉燦爛笑意的看著李然,滿懷期待的問道。

而在座的一眾卿大夫,見得楚王竟是如此的大方,那看得叫一個羨慕嫉妒恨啊!

畢竟,這賞賜可是前所未有過的!即便是伍舉,身為楚王熊圍身邊的第一寵臣,卻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如今楚王竟是直接封了李然,一個在他們眼中的外邦之臣,他們又豈能不眼紅?

饒是這幫人也都是老狐狸級別的存在,可此刻見得楚王如此重賞於他,那臉上也是止不住的浮現出羨慕。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的李然,在稍稍鎮定下來之後,便立刻是清醒了過來。

其腦門上,也不由是一陣黑鴉掠過。

“我特麽跟你說了一萬遍了,我不想留在楚國,更不想在楚國當官!”

“耳聾是吧?直接趕鴨子上架是吧?!”

“這哪是什麽好意!這分明就是逼著老子上梁山啊?這貨是把老子給當作盧俊義了啊!”

李然見過不要臉的,卻還沒見過像這麽不要臉的。要放小說裏,宋江對盧俊義那般耍流氓,那可都是小說家言,現實裏哪有這樣玩的?!

而李然這時候可還真叫一個阿公吃黃連——苦了爺了!

其實,他又豈能不知道楚王的這些個如意算盤?

一旦他接過了這個封賜,那他再不想承認,那也是難了。

不僅如此,以他那周人身份的政治仕途也就算是走到頭了。

因為,他一旦成為了楚國的縣公,便就意味著他李然已經是直接受命於楚王的了。

如此一來,那他還談個屁的南北和平,天下安寧?

北邊的中原諸國只怕恨不得要把他給挫骨揚灰了都!

但如果他不接受呢?可以放心,楚王這早就是留下了後手的。若是李然執意不肯授賞,楚王到時候,只需要將這消息一經宣揚。

這馬上就能整成另一出戲,用來宣揚“楚王禮遇賢人”的典範。到時候,非但中原諸國會記恨,便是楚國上下,那也不會給他以好臉色的。

正所謂“擋人財路,殺人父母”。你李然一下子直接都是這樣的姿態了,你這可不就是給後來的人難堪麽?

還記得當年的介子推嗎?介子推是怎麽被歹人陷害而被活活燒死在山上的?

可不就是“標榜自己高風亮節”而惹下的禍患嗎?

狠呐!

著實是狠呐!

“當了一國之君,你不研究國事,居然研究起兵法了!”

“孫武這還還沒寫《孫子兵法》呢,你這招釜底抽薪又到底跟誰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