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疏不間親

其實,李然本大可不必在這時候為“楚國百年計”而憂心。

楚王忘恩負義,背後捅刀子,若他此時視而不見,聞而不理,任由楚王自己去敗壞自己公室的名聲,任由楚國自取滅亡,這對於他而言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李然卻並沒有選擇就此沉默。

面對王子棄疾所提出的駐守江淮一帶的方法,面對可能會敗壞楚王名聲的陰招,李然還是第一時間選擇了規勸。

那他這是在幫楚王麽?

不,不是。

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更多的乃是為了求得自己心安。

見惡而不止,為惡十倍。這份胸襟,正是當初孫武與他說過的。

而楚王在聽完他的這一番話,一時間也是不禁皺起了眉頭,看上去似乎也十分的贊同李然所說的話。

遷移許人駐守江淮,而把城父、州來二地的原住民給遷入楚境。這個辦法看上去似乎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既能讓這些外族人不得不逐漸的歸化為楚人,又能讓相對聽話的許人為他們楚國去守住最為要緊的戰略區域。

可倘若楚王一旦真這麽幹了,後果又會演變成什麽樣呢?恐怕他自己也是心裏沒底。

“先生所言,倒也是不無道理……此事,當真有些棘手。”

他想了想,隨後一聲嘆息,無奈的點了點頭。

一旁王子棄疾見狀,臉色頓時變了樣,急忙出言道:

“王兄,子明先生所慮雖是有理,但以臣弟之見,此事除此之外,只怕是別無他法啊。”

“卻不知先生是有何高見?”

王子棄疾在跟楚王“諫言”完之後,又突然是側過身,與一旁的李然較上了真。

你不是要反對我提出的辦法嗎?

行,那你來說說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麽辦法吧?

從他這話不難聽出,此刻他對李然是感到極度的不悅,甚至是有些厭惡。

只是,當著他王兄的面,他當然是不便直接把話給說明了。

“嗯,不知先生可有計較?”

楚王聽罷,也當即轉頭,看向李然並應和著如是詢問道。

只見李然臉色甚為平淡,目光在王子棄疾臉上微微一掃,便立時是明白了過來。

於是,他思索了一番後便又開口回道:

“臣聽聞在楚國南陲尚有百越雜處,且各有姓氏,所擁有之土地也甚為貧瘠。大王何不考慮將這些百越之民遷至江淮一帶,賜予他們良田與農具,如此一來,豈非兩全其美?”

這個法子說起來倒也是頗對楚國的現狀的。

楚國原本大部分人便是從蠻夷逐漸教化而來的,所以在教化蠻夷這方面,楚國的確是有著遠超其他邦國的經驗。

而李然提出的這個辦法,既能為楚國增民,又能解決駐守江淮一帶的問題,當真可謂是兩全其美。

只是他這話一說完,便立時遭到了王子棄疾的一頓冷聲嘲笑。

“呵呵,先生此言差矣!”

“先生或許是有所不知,我楚國南陲確實還有許多未曾教化的蠻民,但這些人大多不事農牧,而乃以遊獵為生。這些人也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教化的。若依先生之言,賜予土地農具,教其播種耕種,不知要等上多少年才能等他們學會這些?”

“更何況,我楚如今正值用兵之際,千秋功業更是迫在眉睫,又豈能浪費如此多的時間在這些蠻人的身上?”

“先生此舉,呵呵,恐怕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

言罷,王子棄疾還甚為不屑的瞥了李然一眼。

用蠻民代替許人,看上去乃是個好辦法,可這樣的辦法顯然耗時太長,這不是存心要延緩楚國爭霸的進程麽?

你李然心裏打的什麽算盤,又誰人不知?

楚王一聽,頓覺他這個弟弟說得也甚是有理,於是,又把目光是轉向了李然來。

“先生……”

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李然便是立時出言道:

“呵呵,王子說得倒也不錯,臣此言確是有緩兵之嫌。”

“所以呢?這又有何過錯嗎?”

“王子許不聞,古之用賢,外不避其仇,內不失其親?”

“然乃一介外臣,所言雖有私心。但是對於楚國而言,難道不失為是一條良策?遷移許人,一舉而積兩族之深怨,難道大王當真要等到群舒烽煙再起,才知此舉之謬誤?”

是的,李然索性就直接攤牌了。

他也不裝了,直接亮出底牌了:

我是周人沒錯,但是我所說的,難道不是為你們楚國的整體利益著想?這又有什麽不應該的呢?

李然一邊說著,一邊臉上也浮現出一絲對王子棄疾的不屑。

他其實很清楚,王子棄疾他為何要竭力請求遷移許人去駐守江淮一帶?他甚至想都不用想,只一看王子棄疾的眼睛,就能洞悉他到底是在想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