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楚王來到乾溪

楚國為此次為了能夠攻破鐘離,斷絕吳國的援助,可謂是費了不小的代價。

先是與晉國聯姻,號召申地之盟,後是又大起楚軍五萬,只為攻克這一彈丸小城——朱方城。

而背後這一切的運作,其實都在李然的意料之中。

只不過,尚有一件事情,卻是李然沒算到的。

那就是楚王熊圍意欲拿下鐘離,進而滅吳以謀全功的野心!

如今,雖是基本斷絕了其宋國和徐國對於鐘離的資助,而鐘離國也已成為了他的甕中之鱉。但是這吳國,卻始終是楚王的一塊心病。

所以,他這才又親領五萬大軍,駐紮在了乾溪。

對內雖名義上說是後援,實則就是為滅吳而做出的第一手準備。

要說乾溪這地,距離陳國和蔡國不遠,乃是將來取吳國的必經之地,而此地再往東二百裏,便是鐘離。

很顯然,此地距離楚國腹地不可謂不遠,所以,楚王此舉,其意味也很是明確:那便是為日後滅吳打下一個根據地。

因此,這件事從一開始李然便是竭力反對的。

倒也不單單是出於晉吳同盟的原因。主要是按照他的謀劃,此番有多國聯軍聯合攻取鐘離,加之有孫武這等的絕世名將加持,朱方城就算是銅墻鐵壁只怕也難逃被破的命運,又何須是再另起三軍以資策應?

本來楚國上下為討伐鐘離便已是算得勞民傷財,而今竟然又另起了五萬大軍,正所謂“兵者,日廢千金”,這楚國上下又如何能吃得消?

到頭來,這筆帳不還得是算在楚國的百姓頭上?遭罪的永遠都是最底層的人。

“愛民”,“惜民”乃是李然一以貫之的主張,因此,他又如何能夠眼睜睜的看著楚國黎民百姓遭此罹難?

李然自是勸諫過一番楚王,請他能夠為楚國黎民三思,不要這般逞能。

可奈何此時的楚王已是鐵了心要親征,李然一番勸諫,他自是全然聽不進去的。

無奈之下,李然也只得相隨,一道是隨軍來到了乾溪。

要說乾溪這地,還真的確是個好地方。時值夏末,山林蔥郁,花簇草擁,流水涓涓,暑意盡散。若是在此處修建一處避暑山莊,想必生意會格外火爆。

而前來迎接楚王一行前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伍舉之子——伍奢。

乾溪,便是他們伍氏一族世代起居之所。

所以,楚王熊圍之所以選擇乾溪,或許……也還有另外一層的考慮。

萬幸,就在他們駐紮在乾溪後不久,前線便立馬是傳來了捷報。

而這一場大捷的速度,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

朱方城被破,慶封被擒,前線一鼓作氣而大獲全勝。楚國也由此終於是徹底掃清了日後滅吳的障礙。

消息傳來,乾溪瞬間沸騰。

毫無疑問,楚王為此立即是於大帳之內宴飲群臣。

一時琴瑟笙簫,歡歌曼舞,原本安安靜靜的乾溪竟一時變得熱鬧非凡。

“哈哈哈,朱方城破,慶封被擒,此實乃寡人之幸,楚國之幸,天下之幸呐!”

“諸卿今日當痛飲!為寡人這一番偉業痛飲!”

自楚王即位以來,群舒之戰,巢邑之戰,再加上而今的鐘離之戰,楚國皆是大獲全勝。

在高興之余,楚王的虛榮心也是隨之膨脹。

想他楚國,似乎已有數十年未曾有過如此輝煌的戰果了。

而他楚王熊圍即位至今不到兩年,便已然戰功彪炳至此,若再假以時日,追趕莊王,成王,光復他們楚國往日之霸業,可謂指日可待!

楚王的臉上此時自豪驕傲之色滿溢。

要說他們楚國之所以能夠連戰連捷,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便做到了之前數十年間都未曾做到的事!

這難道不是他楚王熊圍的天命加持使然?

痛飲,的確該痛飲!

而隨楚王一道前來的卿大夫們此時也都極為興奮,紛紛舉起手中的杯盞,朝著他們的大王是一頓恭賀。

“大王神威!”

接著,一飲而盡。

楚王見得此景,一時間更是豪氣幹雲。

“傳寡人令,犒賞前線三軍與諸位將軍!”

“此次隨寡人一道出征者,亦做犒賞,不得遷延!”

一次性犒賞十萬大軍,理是這麽個理,事實上也的確應該這麽辦。

可楚王似乎並未考慮以如今楚國的國力,一下子犒賞如此之多,往後又該如何是好?

如此的窮兵黷武,僅憑著楚國的那一點積蓄,又如何能夠持續下去呢?

只不過,此時的楚王正值興頭上,而且犒賞三軍本又是軍制。更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王要如何犒賞自己的將士,在場的卿大夫們又如何敢多言呢?

再者,這些犒賞將士所用的財帛說到底又不用他們卿大夫們出,所以,他們也自是不會感到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