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再諫楚王

楚王大營之中,李然用神一般的操作將申無宇送上鐘離縣尹的同時,還讓他直接攬下了營建新都的主持之位。

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

這可以說也算是圓了申無宇的一個夢。

畢竟當初申無宇就是因為遷都一事而犯顏直諫,且險些命喪於乾溪。

所以,讓他督建新城,那他也一定會秉公辦理,精益求精。

在場眾人對於李然的這一番操作當然也感到驚愕,甚至是有些不滿和憎恨。

畢竟他們中的有些人,原本還指著此次營建新都的機會可以大撈一筆。而如今李然把申無宇這個鐵公雞給送上了工事主持的位置,那不等於是直接斷了他們的財路?

他們心底裏能不恨死李然?

然而,面對這種不爽的心思,他們卻也只能是暗藏於心。畢竟這種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來說的。

郊勞畢,待得楚王與眾人一起浩浩蕩蕩的回了駐地後,楚王卻又單獨將李然留在了大營。

“先生今日之舉,著實為寡人解決了一大憂慮啊!”

“來啊,擺醴,寡人今日要與先生痛飲!”

遇上高興的事便飲酒慶祝,這顯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且是全世界都有的習慣,直至數千年以後,這種習慣仍會存在。

李然也不免其俗的,端起杯盞與楚王連飲了三巡後,又出言道:

“此番大定,皆為大王之英明,臣之寸功,實在是不足掛齒。”

“然則,尚還有一言,雖是逆耳,臣卻還是不得不多上一嘴。”

盡管今日楚王的確是接受了他的一番諫言,按理說大家一團和氣的,本不該再說些不合時宜的話來掃了興致,可有些話他卻依舊是不吐不快。

而此時楚王也正在興頭上,當即就朝著李然問道:

“誒?先生這是哪裏話?先生肯為寡人獻言獻策,乃是寡人之幸,楚國之幸。此等金玉良言,又豈能算是多嘴呢?”

“但請先生知無不言,寡人素來是聞過則喜。”

聞聲,李然坐直了身體,朝著楚王拱手一揖,這才開口道:

“申無宇此人,為人剛正,不懂曲折,乃楚國上下少有的錚臣,可謂是不可多得的良臣。”

“大王此前卻因一時之怒,而險些致其慘死,此舉實為不該啊。”

“所謂忠言逆耳,申無宇以死犯諫,可見其忠,死而無怨,可見其義,如此忠義有德之人,大王難道不該重用麽?”

“所以日後,還請大王能夠虛心納諫,寬以待人,如此方為明主之舉啊。”

今日楚王給足了李然面子,從李然舉薦申無宇任鐘離縣公,再到他舉薦申無宇擔任營建新都的督事。

李然所求,楚王可謂有求必應,並無任何搪塞推脫。

所以李然也算得是知恩圖報,用最為真誠的話語勸諫了楚王。

楚王聞聲,亦是連連點頭道:

“嗯,先生所言甚是。寡人因一時之怒而差點錯殺好人,實乃寡人之錯,寡人日後必定改之!”

就在剛才李然才向他說了楚文王虛心納諫,知錯就改的故事,他此刻自然是記得的。

此時,李然則繼續言道:

“如今鐘離雖破,然楚國大業未成,大王若想光復楚國,僅靠這一時之武功,顯然還遠遠不夠。”

“所以臣還是請大王謹記‘克己復禮’四字,日後當以仁道內逸庶民,外和諸侯。如此方成王者之道。”

最終的問題,始終還是要回到“克己復禮”的這一層面上來。

如今的楚國看著雖是強大,可這種外強中幹的強大只是繡花枕頭而已,李然和楚王自己其實都十分清楚,在楚國給世人所留下的極為強硬的姿態下,其實整個早就已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了。

一旦陡生一星半點的意外,楚國的這種表面的強大便會立即轟然倒塌,而後續也將無一人能夠再力挽狂瀾了。

而他李然,卻遲早會離開這裏的。所以,屆時這裏所發生的一切都不是他所能掌控得了的。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他畢竟也已經在這裏待了一年有余,楚國如今的一切,包括楚國的強大,也都有著他李然的一份功勞。

所以,他如今反倒是也有了幾分不舍,竟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傑作”會有朝一日會就此崩壞。

“先生難道還是認為我楚國應該走周王室的老路麽?”

聽到“克己復禮”四個字,楚王的眼神微微一怔,而後眉頭緊鎖。

“大王,禮樂雖崩,然人心亦恒。”

“成大事者,若不能懷有謙卑恭敬之德,對世間萬物不懷揣敬畏之心,日後必將為其所反噬。”

“周王室立國數百年,文武之道何以興,厲幽之道何以廢,只‘禮’一字,可謂是居功厥偉,所以,還請大王莫要小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