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宣戰

在李然的印象裏,這本應該是一個各種思想都在啟蒙並發展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對於政體的思想嘗試,都在這一時代開始彰顯出它們令後世千古傳頌的魅力。

而當這些思想在彼此的相互碰撞以後,本應該是能夠顯現出別具一格的光景來的。

這一切,也讓這一時代顯得頗為“繁榮”,仿佛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在那裏爭渡著,都朝著他們既定的方向不斷挖掘他們所能想到的一切。

可是,今日當慶封用“事實”將一切因果都赤裸裸的袒露在李然面前時,那些陰暗與陰謀卻又是如此的逼真,以至於令李然不得不信。原來,所謂“百家爭鳴”的背後折射出來的,竟又是另一副極為不堪的光景。

所以他有些失望的。

對這個時代感到失望,也對這時代裏的人感到失望。

他們是因為局限於時代,所以無法展現出更為曠闊的認知嗎?

不,並不是。

他們所具備的思辨能力其實已完全不亞於後世之人。而他們的“膽大妄為”,更是令後來者都為之震撼。

可他們所想要取得的目的,卻又往往是僅局限於他們自己所能看到的一畝三分地,以至於坐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能夠推動社會變革的契機。

而所謂的“百花齊放”,到頭來竟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陰謀,一場又一場的“政治洗腦”,這是何等的悲哀?

所以,李然當即是下定了決心,他決心要徹底改造這個時代,以及這一時代裏的人。

這便是他的道。

……

“既然拿慶封釣不到這條魚,那咱們便來個‘打草驚蛇’吧。”

李然目光凜然,開始在竹簡上書寫著。

不一會兒,一封信劄便寫好了。

他交到了孫武的手中,並言道:

“命人急送晉國,務必親手交到叔向大夫的手上!”

這是一封關於慶封,關於暗行眾的信劄。

在信劄上,李然將慶封所言選取了一些可以透露的事告訴羊舌肸。

孫武甚是疑惑的看著他並不由問道:

“先生這是何意?”

他不理解李然這麽做的原因。

“暗行眾的首領既是晉人,那麽當這封信劄出現在晉國,你說這名首領會有何想法?”

“如果他還能按耐得住,依舊在那無動於衷,那也只能作罷。”

“可倘若是有了動靜,那便是咱們的機會!”

強行暴露自己所已經掌握的信息,這無異於是孤身犯險。

而用自己的性命來引誘暗行眾進行行動,李然這一招可謂是在搏命。

“可萬一……”

“萬一什麽?”

李然看著他又如是問道。

孫武則是一陣皺眉後,不禁問道:

“這些暗行眾,可謂是防不勝防。萬一這些人惱羞成怒,千方百計的於暗中加害於先生,那該如何是好?”

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李然這是在兵行險著,所以當即道出對李然而言最為致命的一點。

李然通過這封信劄,將所知關於暗行眾的信息,選擇性的告知於羊舌肸。這種行為又豈能瞞得過暗行眾的眼睛?所以,這也就是等同於對暗行眾宣了戰!

既然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就必定要有所動作。

“長卿試想一下,他們若想要在楚國對我等動手,那最好的選擇是誰?”

“當然就是楚國內的這個奸細……”

“原來……!”

孫武話到一半,猛的明白了過來,當即面露恍然之色。

李然與暗行眾宣戰,而楚國乃是暗行眾勢力最為單薄的地方,暗行眾想要加害李然,唯一能夠動用的,便只有他們藏匿在楚國內的這個奸細。

而這,才是李然所想要勾起的大魚。

如果將楚國比作一個巨大的魚塘,那麽就去逼暗行眾不得不動用這條魚,迫使其浮出水面,而後李然才能有機會將其抓住,並將其摁在砧板上。

“可先生又為何非要選擇從這個奸細身上入手?”

“按道理,不是應該從季孫意如和豐段這兩人身上著手嗎?”

“他們是現如今我們所知的暗行眾主事,若是能圍繞他們籌謀一番,那想必能從他們口中所得的消息會更多。”

孫武畢竟是行伍出身,自然是深知擒賊擒王的道理的。

而李然的這個計劃,顯然並不符合孫武的一貫作風。

“不妥,眼下如果我們要對付暗行眾,楚國乃是目前我們唯一能夠利用的力量。”

李然的回答簡潔有效。

孫武聞聲,再度恍然,當即點頭道:

“原來如此……先生言之有理。”

“暗行眾的目的既是以卿權攝君權,那麽楚國便是他們最大的威脅。而這,也正是我們如今唯一能夠仰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