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王子棄疾的諫言

李然自是不會忘記的承諾。

他既答應了慶封,那自是要盡力而為,爭取讓他不會死在乾溪。

所以,在面對楚王的詢問時,他再度是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了一番勸諫。

而當他的話音落下,楚國群臣臉上的疑惑之色微微散開,不少人甚至也不由得微微點頭稱是,其中,自然就包括了申無宇。

連年征戰已使楚國的民力凋敝,眼下民怨四起,疆域之內皆甚為不安。

在這節骨眼上,若是殺了慶封,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可殺了慶封以後所引起的後果,卻是楚國如今所不能承受的。

畢竟慶封乃是齊國叛逆,楚國一聲不吭的殺了他,試問齊國會作如何想法?天下諸侯又會作如何想法?

楚王若擅自殺了慶封,那便等同於是徹底推翻了之前虢地之會的誓言,這勢必也會與中原諸國再度引發爭執,甚至是直接與之交惡。

到了那時候,楚國也將會直接面臨內憂而外困的境地。

申無宇一直以來就是反對楚王如此窮兵黷武的,所以,此時李然勸諫楚王可以學習齊桓公寬以待人,這也一下子獲得了他的好感。

只是,像他這樣的明白人畢竟只是少數。

絕大多數的楚人,大抵還是以鼻孔看人的。他們才不會管殺了慶封以後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

在他們眼裏,既然慶封當初害得他們損兵折將,害他們妄死了這麽多的弟兄。那這人就是罪該萬死,沒有其他可以商量的余地。

而王子棄疾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因此他接下來所說的,可謂是極具煽動性。

就在楚王聽完李然所言,尋思著李然的說法倒也不錯時,王子棄疾站了起來,並是緩步走到大宴中央。

他一個拱手跪拜,並是含首大聲言道:

“大王,臣弟以為先生所言不妥!”

“哦?季弟又有何高見?”

楚王順著話頭便如是問道。

隨後,只聽王子棄疾道:

“正如諸位將軍們所言,殺慶封於我楚而言,有三益。”

“其一,我楚攻占鐘離,耗時頗久,且連連損兵折將。經此一戰,雖未傷及我楚軍之筋骨,可也是小挫了我楚人之銳氣!所以,不殺慶封,確是不足以振奮軍心!不足以激勵我楚國男兒踏平東吳的決心!”

“其二,慶封乃是齊國的叛逆罪臣,如今若能在諸侯的面前將其處死,也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妙用,使中原諸國攝於我楚之威而不敢再來招惹我楚國。如此,對於日後我楚的滅吳大業可謂是大有裨益。”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慶封在鐘離國日久,他若不死,那些留在鐘離國的余孽,只怕便會有興風作浪之機。屆時,亦會擾我一方之安寧。甚至還有可能與中原諸國暗通款曲,以威脅我楚國對鐘離之掌控。而我們若要盡快斬斷那些余孽的妄想,慶封乃是必死無疑的!”

話到這裏,這三點理由已經是十分的詳盡,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在理,毫無牽強之意。

楚國群臣聞聲,又是一頓點頭稱是。

比之李然更為長遠,或者說是有些“務虛”的說辭,王子棄疾這些顯然更加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也更容易讓他們認同。

人都是現實的。

你跟他們說什麽仁德,名聲,實在不如跟他們說眼前利益來得有說服力。

這就好比是後世之人,只有看見存折上的數字才能安心一樣,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稱之為“務虛”。

歲月雖是漫長的,萬物似乎也都在不斷的進化中,然而唯獨這“人性”,似乎是從未發生過本質的改變。

“另外……還有一點,臣弟倒是還有些疑惑了。”

王子棄疾的話並未說完,他故意在說最後一點時做了一個停頓,為的就是讓眾人有一個可以去想象的空間。

“哦?還有何事?”

楚王看著他問道。

只見王子棄疾忽的將目光轉向李然,淡淡道:

“臣弟聽聞,先生此前與慶封長談了許久,而在先生與慶封相談時,左軍大營乃一直是嚴密封鎖的。”

“臣弟不明白的是,到底是發生了什麽樣的事,值得讓先生對此人如此的上心?以臣弟愚見,今日先生之所以如此為慶封開脫求情,保不齊便是因為先生在與慶封相談時達成了某些共識?”

“還請先生明言。”

王子棄疾的進攻回合結束,將行動權又交到了李然的手中。

他的攻擊方式也很是直接,擺出既定之事實,卻只大略的描繪了一下,又留下了很多給人想象的空間。

這種類似“構陷”,但又似是而非的話術,可謂是十分的陰險,而且又往往能夠一擊即中。

可他不知道的是,李然去找慶封談話這件事本身,卻是得了楚王首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