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道紀之徒——觀從

顯然李然對於孫武的能力還是極為認可的。

所以,關於他是不是能夠離開楚國逃出生天,李然對此並不擔心。

是夜,李然在做得萬全的準備後,又提前是寫了書信送往鄭邑。讓鸮翼是派人前往葉城接應。

畢竟此刻祭樂畢竟已有身孕,又要經歷如此的長途跋涉,可當真是來不得半分的閃失。

兩廂安排妥當,不由一陣倦意襲來,正打算就此就寢。

可誰知就在此時,另一個不速之客的拜訪,卻讓李然一下子又倦意全無了。

來者何人?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這些日子又重得楚王所重用的觀從。

前面說了,因為李然在楚王面前已經不被信任,因而此時的觀從儼然已經再度成為了楚王身邊的紅人。

尤其是觀從獻計,替楚王是又輕而易舉的拿下了蔡國。所以,如今楚王在許多大事上都開始征求觀從的意見,甚至連伍舉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見得觀從此番貿然前來拜訪自己,李然不由感到詫異。畢竟觀從在這時候來拜訪他,著實是有些敏感的。

這觀從又為何要在深夜來拜訪自己呢?

帶著諸多疑惑,李然還是命人將觀從給請了進來,又命人是重新掌燈,並是安排在堂內坐下。

觀從仍是一如既往的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臉上帶著絲絲縷縷的笑意,看上去就很是不真誠。

可於寒暄之際,言語之間卻又顯得十分的客氣,甚至是隱約透著一絲恭維的敬意。

而李然此時,為防止自己潛逃的計劃敗露。因此,也不與他白話,只一番試探後便徑直問道:

“未知大夫深夜前來,究竟是所為何事?”

觀從聞聲後當即朝著李然拱手而禮道:

“呵呵,先生既要離楚,觀從理應前來送行。”

什麽?李然前腳剛與孫武和祭樂在那商議,這邊便已經被他知道了去?

難道是他這官邸之內安了什麽竊聽器?

這件事按理說只有李然,祭樂以及孫武,他們三個人知曉,而祭樂與孫武絕不會對外透露這一點,這觀從又怎麽可能打聽得到這個消息?

“呵呵,先生不必緊張,觀從自小便術業星象占蔔之事。前幾日,有將星出離宮,此天象正預示有大賢要離開楚國。縱觀此間,其實此象早有所應驗。因此,觀從早有所斷,此絕非先生身邊之人告密。”

觀從替李然解答了疑惑,只是他的這個解答,李然並不是很相信。

至少在占蔔這件事上,李然始終持懷疑態度。

不過,既然觀從都這麽說,那他似乎也沒什麽好追究的,而且從觀從的語氣來看,他似乎並沒有要將這件事告訴楚王的意思。

這讓李然不免是再度疑惑起來。

於是,他便直言問道:

“大夫既通占蔔之能,便該當知此事乃然之所願,非楚王與諸位臣公所能阻也。”

“大夫今晚,當不只是前來為然送行的吧?”

明人不說暗話,你人都既然來了,何不直截了當的說想要幹嘛呢?

彎彎繞繞,曲曲折折,豈非讓人厭憎?

觀從聽罷,當即笑道:

“先生莫急,且聽從慢慢道來。”

話音落下,觀從起身,一手置於腰間,一手置於身後,神情也在霎時間變得凜然起來,給人一種十分淩厲的感覺。

“從自小學蔔於周王室,後十年入楚,二十任楚之蔔官,而今三十,終得一席之地。”

“與先生的韜略相比,從這微末之伎自是不值一提的。”

“然先生或許有所不知,其實先生與從乃是同道中人。如今楚國的上半局既已由先生落子而弈,那這下半局,便由從替先生落子,如何?”

楚國的上半局,楚國大興,逢戰必勝,無論聲望還是勢力,都達到頂峰。

這是李然的手筆。

可李然也能夠預見楚國的下半局,這也是他為何選擇不辭而別的原因。

只是,他所能夠預見的下半局之潰敗,又完全是因為他親手締造了這個幾乎完美的上半局。

“大夫此言差矣。然與大夫何時成了同道中人了?李某為何不知?”

李然若無其事的問道。

觀從聞言,只微微一笑,並是繼續不動聲色的看著李然道:

“難道……老閣主未曾告之少主麽?”

此言一出,四下一片死靜。

饒是李然,也被這一句震撼非常,久久不能言語,臉上眼睛裏寫滿了難以置信。

原來這觀從,竟也是“道紀”的人!

竟是他老子安排在楚國的眼線!

當初在晉國,醫和所言仍是歷歷在目,他老子手底下的這幫人大多都是巫醫蔔樂之輩,因為靠著常年遊走於列國,所以得到的消息甚多,相互之間流通後,就變成了一條條能夠制衡權貴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