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佞言者諂而幹忠

其實王子朝對於李然,終究還是心存感激之情的。

他亦自知,若不是得了李然的幫扶,他莫要說是稱王了,就連活著回到洛邑恐怕也都沒有可能。

只是,如今他二人的分歧也隨著事態的變化而愈發的顯現。

就比如在稱王這件事上,兩人看法全然相左。還有,關於甘鰍來投之事,二人的意見也是截然相反!

王子朝心知如此下去恐怕不妥,還得有人替他從中說合。畢竟,他和李然之間的矛盾,還沒觸及到各自的底線。

然而,放眼下去,這種時候又有誰能夠替他去說和呢?

王子朝身邊的人,大都對李然頗為忌憚,李然以前雖然在周室任職,但除卻太子晉之外,也根本不曾結交過世家大族。

只因當年太子晉並不為周靈王所寵,所以洛邑之內,自然更沒有什麽人會來主動結交李然這樣的太子伴讀。

所以,李然當時雖然也算得有些名聲在外,但於王畿之內反倒是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至於其父老子,雖說起來還是道紀宗主,但畢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甚至李然自己的身世,他自己也沒多少印象,那外人自然就更無從得知。

所以,李然可謂和這些個周室的大族是毫無交集。

他既不像尹圉、姬奐、毛得,或是畿內封國,或是一方諸侯,相互間早就熟識,利益也大都是互通的。

又不像陰不佞和南宮嚚這樣,常年在周室為官,互相也大底都知根知底,互相依存。

所以,王子朝竟一時找不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能代表他去彌合他與李然的這一層關系。

更何況,當這些人在得知王子朝想要封李然為太師,還欲進封孫武為大司馬,雖然都沒有成事。但見其主公如此信任一個外人,自是更加“醋意”大發,更不必說是當什麽說客了。

於是,趁著二人有隙,王子朝周圍的一杆朝臣便是立刻再次作妖,忽然一齊來見王子朝議事。

王子朝見他們悉數至此,也是不由一愣:

“二三子俱來見孤,可是有甚要事?”(二三子:你們)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南宮嚚先行開口言道:

“陛下,臣等確是有要事稟告!只是可能會惹得陛下不快,還請陛下先恕臣等不敬之罪!”

王子朝知道他們這些人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在他還是王子之時就一直不離不棄,伴其左右,可謂皆是嫡系心腹。

他們要有什麽話,自是可以在他面前言說的。

“爾等隨孤多年,即便是有何冒犯之言,亦是無礙,但說無妨!”

南宮嚚這才說道:

“陛下,臣等今日一起來覲見,所為只因一人——李然李子明!”

“子明先生功勞甚大,孤本想封其一個官職,但他淡泊名利,沒有應允,即便是另封其屬孫武為大司馬,也被他回拒,你們對此又有何疑慮?”

陰不佞上前一步:

“陛下!此人既不為名,亦不圖利,他非宗室之後,陛下如此恩典,卻被其所拒。若別無所圖,豈不可疑?”

“不得胡言!子明先生賢名在外,孤不過是與他一時言語失和,但此人終究是一心欲匡扶我周室的,並無貳心。孤亦知他並非宗室之後,但即便如此,卿等也不必如此編排於他!”

毛得見王子朝還是較為器重李然,卻是不以為然:

“陛下寬厚,乃是以君子之心度人。然則防人之心不可無,他李子明當年出奔王畿,所犯何事如今雖已據無可考,但此人終究是曾經叛出過周室。未免其心中有怨,以此觀之,此人看似淡泊名利,實則不知究竟是懷有何意!”

“況且他如今民意極深,又有暫行司馬之職的孫武為屬,功勞甚大。他愈是不求名利,便愈有邀買人心之嫌。屆時究竟是意欲何為,確是難言。留得此人在陛下身側,日後難保不會成為第二個單旗啊!”

王子朝聞言,只覺得眼皮跳動,論功勞,李然確是居功至偉。雖要說功高震主還為時尚早,但他眼下不受封賞,的確是事出反常。

當一個人不為名利,為人主者便難免會對其起猜忌之心,會認為他是因為有更大的圖謀才會如此。

“陛下,李然的功勞委實不小,按功行賞是理所應當,但現在看來,太師和大司馬都無法滿足與他,難不成他還要做大宗伯不成?他並無宗室身份,若有此想法,那簡直是癡心妄想了!”

陰不佞進一步說道。

王子朝見眾人皆是對李然頗有成見,一時卻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那……依卿等之意,該當如何處置李然?”

“目前孫武在外征戰,掌握兵權,可以且將李然軟禁起來,禁其與外界聯絡,待派人繳了孫武的兵權,再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