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瓦之盟

短短三個月內,竟兩次與齊國為敵。

在外人看來,這無疑就是作死的節奏。

當然,陽虎也並不會愚蠢到對此毫無知覺。他又怎會完全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

因此,他之所以此番要奉魯侯親征。所為的,你要說他這是“挾國君以令卿臣”,好耍耍自己的威風?

其實那也不過是他的其中一面罷了。其實更多的是為了“秀”給晉國的範鞅看。

一方面,當然是表現出他如今在魯國的聲威,體現自己的價值。

而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為了能夠找一個不主動尋釁於齊國的理由。畢竟,身為臣子的他,又怎麽能把國君置身於險境呢?

所以,陽虎這也是討了個巧,只在邊境轉悠了一圈後,就老老實實的回了魯國。

但即便如此,這件事終究還是惹怒了齊侯杵臼。

畢竟,想要在這種事上添油加醋,這對於權傾齊國的田乞而言,簡直是小菜一碟。

所以,齊侯杵臼在田乞的挑撥之下,再也是忍無可忍。命國夏、高張領兵十萬,再次大舉征魯!

魯國之勢,岌岌可危。

陽虎在得知了這個消息過後,也著實被嚇得不輕,自知僅以魯國一國之力必是難以抵擋的。

於是,他連忙向晉國範鞅求援,而範鞅當即是來信安撫,表示會帶著趙鞅和荀寅前來馳援。

陽虎得信,不由是轉憂為喜。畢竟在他看來,晉國能夠成為魯國的後盾,那他陽虎便也就沒什麽可怕的了。

更何況,範鞅這一次許諾的,乃是晉國三軍齊出,這自是讓陽虎安心不少。同時,也更加堅信了他自己在範鞅眼裏,果然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不容有失的。

然而,隨後更為滑稽的一幕卻是就此上演了。

範鞅雖是表面答應了軍事援助,但又遲遲不肯發兵。而齊國的國夏和高張也同樣是得知這個消息,一時間竟也不敢輕舉妄動,深怕是被晉國和魯國給前後夾擊。

所以,一時竟也就此是和魯國僵持住了。

李然見魯國之勢危如累卵,對此也是心急如焚。多次邀見陽虎也都不得見。

就在這時,晉國方面,竟又再次指示陽虎,與陽虎約定要前往瓦地會盟,待進行了會盟之後,再一起對付齊國。

李然聞訊,便再也坐不住了。

就在魯侯宋和陽虎即將出發之際,李然和孔丘終是見到了陽虎。

陽虎看起來也是頗為有些不好意思,只顧在那是摸著鼻子,眼觀鼻,鼻觀心,不敢正臉看向李然。

“子明先生……此次會盟,虎是非去不可的。範中軍已經答應了陽虎,匯合三軍之後便會一起來襄助我魯國,共同抵抗齊國的十萬大軍!”

李然卻是搖了搖頭,斬釘截鐵的與他否定道:

“大人,你若是不輕易招惹齊國,又何至於如今的災禍?現在你既惹怒了齊國,理應考慮的是該如何平息齊侯的怒火,而不是再火上澆油啊!”

陽虎訕訕一笑:

“虎……知錯。但是,如果現在向齊國服軟,只怕是會讓齊國愈發的變本加厲。齊人欺我魯國久矣,當年的桓公之仇(魯桓公),慶父之禍,又有哪件不是齊國在背後搗鬼?”

“如今,魯國公室既得復興,便不會再受得此等的惱氣!今日幸得晉國之助,便唯有在戰場之上徹底打敗齊人,才能讓我魯國得以百年之安定!”

李然卻是不滿道:

“當初,國夏領兵五萬來討,魯國尚且不敵!如今齊國十萬之師,形式更甚!若晉國有失,魯國將為之奈何?!魯國這些年來,兵禍不斷,陽虎你既是手握重權,便理應為魯國百姓謀福祉,而不是如現在這般到處招惹是非!”

“近聞範鞅讓你和君上到瓦地會盟,此事極為失禮,莫不是你也答應了?”

“是……先生有所不知,範中軍已經承諾,只待會盟結束,便會三軍齊來,襄助我們共同對付齊國。”

李然握了一下拳頭,不由怒發沖冠,在那是狠狠言道:

“無知!真是無知!晉魯兩國皆為大國,地位對等,又豈有一國正卿來與一國之君會盟之理?範鞅此舉分明就是要拆魯國的台面!魯國體面不存,你陽虎又將有何面目再執領魯國?”

“再者,他若是真的想要前來相助,又何必是等到現在?這番會盟,定是來者不善,也難保他會再做什麽出格之事來!你呀……你怎就如此信任於他?”

陽虎聞言稍稍一怔,但只是說道:

“先生多慮了,晉國乃是伯主之國,如今既許下承諾,替我魯國伐齊,我魯國焉有不隨之理?昔者,齊頃公伐魯,而我魯亦是與晉國會盟於赤棘,才有了後來的鞍之戰大敗齊軍。而如今,情勢與昔日相似,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