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三桓議墮成邑

魯侯宋在聽了孔丘的話之後,面露難色。

“之前郈邑,打得是如此艱難,緊接著費邑的公山不狃,又幾乎將寡人逼入絕境。”

“如今成邑的公斂陽,卻並無反叛的跡象,若是直接派兵前去,恐怕反倒是要將他逼反……若是如此,會不會是得不償失?”

孔丘嘆息一聲,說道:

“如今三都已經墮去其二,只剩成邑。萬萬不可疏忽大意。若公斂陽果真有貳心,又與齊國是沆瀣一氣,那我們豈不是要前功盡棄?”

“而且,隳三都本就是國策,派兵前往成邑,以督其行為,也並無不可啊!”

季孫斯和叔孫州仇兩人,既然已經墮去了自家主邑,獨留成邑一處,自然是對此不滿的,所以也希望能夠盡快處理成邑。

只見季孫斯是上前一步道:

“司寇大人所言甚是,君上明鑒,臣等這就集結三軍,給公斂陽施壓,諒他也不敢不從啊!”

魯侯宋又望向孟孫何忌,畢竟成邑乃是他的屬邑。而孟孫何忌也知道自己這時是不能不發話的:

“臣也認為如此方為上策,公斂陽雖為我孟氏的家臣,但臣又豈能因此而尋私護短?還請君上應允。”

魯侯宋聽了孟孫何忌的話,這才點了點頭:

“既然三位上卿都是如此的意思,那麽寡人自也是無話可說。這便下令,舉三軍,前往成邑,督其墮城!”

孔丘和三桓聞言,盡皆是躬身回道:

“君上英明!”

隨後,孔丘和三桓便都退出了朝堂,而孟孫何忌卻是突然攔住眾人,並是言道:

“尊師及二位大人且慢,何忌有一言,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而三人聞言,不由皆是回轉過身來,靜待孟孫何忌繼續說下去。

孟孫何忌見狀,便是一個作揖後並繼續言道:

“此事……說到底,畢竟也是我孟孫的家事。理應是由我們孟氏先派人前往督促。公斂陽若當真無有叛意,說不定可就此墮去城墻。如此倒也可免去兵禍,豈不是兩全其美?”

叔孫州仇聽罷,卻是冷笑一聲:

“孟孫大人,你覺得你家的公斂陽當真會聽你的話?這次救駕,公斂陽都不曾親率將士們前來曲阜,這等大事他都不來,你認為他是在怕什麽呢?”

季孫斯也是如是說道:

“是啊,公斂陽之於你們孟氏,就如我季氏的陽虎一般。我雖也數番受其救命之恩,但後來之所言所行,想必大人是比我更清楚吧?”

季孫斯的這一番話,倒也確實並非空穴來風。

說起公斂陽曾經數次救得孟孫何忌和季孫斯的性命,這麽說倒也不差。

當年陽虎率軍與齊國交戰,曾欲借齊人之手而除去孟孫何忌和季孫斯。當時公斂陽和季氏的將領苫夷就將其阻止過,陽虎也因此而未能得逞。

而陽虎在最後的反撲中,又想直接弑殺三桓。也同樣是公斂陽,提前知曉了陽虎的陰謀,並且做足了準備,還救下了季孫斯。

只不過,在公斂陽救下季孫斯之後,卻又提議要將季孫斯殺掉,這件事雖事極為隱秘,但是這世上又哪裏有不透風的墻呢?

所以,這件事也早就是有消息透露出來。

而季孫斯在事後得知,也是不由驚出一身的冷汗。

只不過,在那之後,為了各自息事寧人,孔丘與三桓也從來不曾再提及過此事。

而如今季孫斯卻突然把舊事重提,顯然是讓孟孫何忌心頭也是一驚。

雖然季孫斯並沒有把話明說,但是這話中的意思,卻是已經再明顯不過的。

叔孫州仇和季孫斯都是迫不及待等著孟氏的成邑墮去,畢竟自己的主邑都沒了城墻,只有你們孟氏的有,這像話嗎?

孟孫何忌望向孔丘,孔丘也是心知肚明,便是替其打圓場道:

“我們這次派兵,本就是為了督促公斂陽。如果公斂陽照做了,那麽自然是最好不過。如果何忌能去封信劄,與他好言相勸,倒也是並無不可啊。”

孟孫何忌點頭道:

“既如此,我這便回府,寫一份書信與他!倘若真能罷去刀兵,那也是我魯國之福啊!”

孔丘說道:

“嗯,如此甚好,不過若事不成,何忌也不必太過介懷。如今那公斂陽究竟能否聽命於你,其實都不是你這個做宗主所能夠掌控的了。”

孟孫何忌聞言,立刻是作揖道:

“多謝尊師體諒!”

孔丘幹咳了一聲:

“既如此,大家便各自回去,整備軍務,向各邑發出調令。我們就相約三日後出發!”

眾人各自作揖告別,而孔丘也是回到了府邸,卻發現李然和範蠡已然不在。

於是,他當即備上馬車,親自前往了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