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魯國也被牽扯進來了

卻說趙鞅在收到李然的信劄之後,幾乎與此同時,周王匄的詔書也到了。

趙鞅馬上召來陽虎和董安於一同商討。

陽虎和董安於在看完之後,將詔書和信劄都放在了案幾上,陽虎率先言道:

“主公,看來子明先生是有意襄助於我趙氏啊!正如子明先生所言,周室就在晉側,周室有亂,我們趙氏如今既為晉國首卿,如果我們對其不管不問,這不僅會寒了天下人之心,更會讓齊國是有機可趁!所以,按照子明先生說的去做,定是不錯的!”

趙鞅則是緩緩道:

“只是,如今中行氏和範氏頻頻煽動邯鄲要與我為敵,而且還有鄭國、齊國為其佐助。若戰事一開,一旦與之發生對峙,形勢豈不岌岌可危?我趙氏如今與魏氏是同氣連枝,其大軍若是前往周室勤王,豈不正中了他們的疲兵之計?”

董安於則是說道:

“還請主公寬心,想必子明先生對此也早已料及,所以這才是讓魏氏大夫閻沒率領梗陽之師前往,魏氏的平陽之師尚在。只要我趙氏之師,與魏國的平陽之師未動,範氏與中行氏就定然不敢輕舉妄動!”

趙鞅聞言,不禁是點了點頭:

“閼於所言倒也不無道理……只是區區梗陽之師,只怕難以平靖周室之亂,更何況還有鄭國居然是公然掠去了王畿之地!這鄭國雖為小國,卻也畢竟是個千乘之國,其實力恐怕絕非梗陽一地之師可匹敵的了!”

這時,只見陽虎眼珠子一轉,拱手說道:

“主公,鄭國那邊……或可讓魯國前去侵擾一番!”

趙鞅聞言,不由瞪大了眼睛:

“孔仲尼?如今魯國受制於齊國,又怎會選擇出兵鄭國?”

陽虎卻胸有成竹道:

“還請主公放心!小人對孔仲尼之為人是再清楚不過。孔仲尼雖不喜戰事,卻也從來不懼戰事。”

“更何況,孔仲尼的為人,最是看重周室之禮樂,故而必欲靖其亂。”

“至於齊國,還請主公放心,如今有太子荼與田乞兩立,而田乞此人又最是惜名,又如何敢在周室有亂之際興兵伐魯?”

“呵呵,若其果真伐魯,則可為天下之共敵矣!”

趙鞅聞言,不由是鼓掌大笑道:

“哈哈哈!好你個陽虎,倒是把孔仲尼和田乞的心思全給算了進去!”

“此計甚妙,便依此計行事。閼於,還有勞你是去魏氏那邊,讓他們務必早些介入周室之亂!”

“這樣,閼於且先去,等下本卿還將親自再跑一趟!”

董安於躬身作揖應道:

“諾!”

隨後,趙鞅則是長嘆一聲道:

“哎……子明先生真乃大才啊……若能得其親來襄助,那……該有多好呀!”

董安於卻說道:

“主公倒也不必急於一時。如今周室之亂方興未艾,待得平靖了此亂之後,主公何不親自前往成周,與他當面賜教?!”

趙鞅頗為堅定的點了點頭:

“嗯,閼於所言極是!本卿欲成大事,就非要把子明先生給請出來不可!”

這時,陽虎卻是突然笑了起來。

董安於轉身側目,不由問道:

“虎兄為何發笑?”

陽虎卻是聳了聳肩,並是回答道:

“李子明此人……心思難測。想請他出山,只怕是沒有那麽容易。昔日在下亦曾請過,卻都是無功而返。而如今他經歷了更多,只怕其顧慮亦是更多了!”

趙鞅卻是不以為意。

“難請也得請,這倒是無關緊要,為成大業,豈能錯過如此的大才?”

陽虎不經意的笑了笑:

“呵呵,昔日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yuan chu)。夫鹓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而如今子明先生,即為‘鹓鶵’,如今虎惟願主公,能得梧桐以棲鹓鶵了。”

……

再說姑蕕這邊。

果然是正如李然所料的那般,儋翩之師在成周由於是受到了鞏簡的強烈抵抗,可謂損失慘重。再加之聽聞王子朝遇刺身亡,儋翩懼怕其所部士氣潰散,一時竟也不敢貿然追來。

所以,李然他們一時倒也過得安寧。

至少,麗光並沒有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而這也是李然最為欣慰的地方。

只不過另一方面,鄭國之師卻是連下了王畿數邑,可謂勢如破竹,與儋翩是遙相呼應!

卻不曾想,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魯國孔仲尼果然是聽從了陽虎的建議,並派了弟子冉有是率領季氏之師前來討伐鄭國。

竟也是讓鄭國一時間無暇再與儋翩配合。

而與此同時,晉國的梗陽之師,也在閻沒帶領下前來參與靖亂。

李然在得知了這些消息之後,也是長長舒了口氣,並且是對身邊的觀從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