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孔丘的理想國

李然在見過趙鞅之後,又來到了另一個官驛。

這一處官驛所下榻的乃是魯國的使團。李然來此,正是為了前來會會許久不見的孔丘。

孔丘為司寇,奉魯侯一同前來朝聘,自也是對此極為重視。

他不僅是帶著魯侯宋前來,甚至隨行的還有自己不少的弟子。

其中子路、冉耕、端木賜等熟悉的面孔皆在其中。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李然都不認識的弟子。畢竟,在李然離開了魯國之後,孔丘又是招收了不少弟子。

孔丘為之一一引薦,這些弟子中,大都是在七十二賢之內,李然即便是不認識,也曾在久遠的未來聽過其中的一些名頭。

孔丘介紹完畢,最後是面朝眾弟子言道:

“子明先生才學淵博,不在為師之下,你們若有機會,日後當可向子明先生請教一二,必將終生受益!”

弟子們紛紛躬身作揖,以表示對李然的敬仰。

畢竟李然在魯國的所作所為,以及在晉國相助於趙氏以興王事的舉動,早已是傳遍天下。而如今魯國之所以能夠安居樂業,這其中也不乏李然的作用,這已經為世人所皆知。

李然卻是擺了擺手,笑道:

“各位都是仲尼的高徒,日後皆是有一番大事業的,不必如此多禮!”

端木賜還是不改商人的本色,頗是有些興奮的上前搭訕問道:

“先生,不知少伯兄可在成周?”

端木賜和範蠡兩人交情匪淺,可以說是同生共死過的。而且二人皆精通商道,自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李然微笑道:

“哦,他正在外面,子貢可自去尋他!”

端木賜喜道:

“諾!師尊,弟子且先去跟少伯兄照個面!”

孔丘微微點了點頭:

“嗯,去吧!”

於是,端木賜當即走出了院子。

待眾弟子皆散去過後,李然則是與孔丘入得別屋說事:

“仲尼,不知現在魯國情形如何?”

孔丘聽得此問,卻不由是愁眉緊縮,一臉的無奈,並長嘆一口氣:

“三桓如今倒也是安生了不少,魯國境內也算生平無事。但是……卻與丘心中所念……是相差太遠啦!”

孔丘一邊說著,一邊是替李然沏了一盞茶水。

李然舉盞,又不由是追問道:

“哦?卻不知仲尼心中的理想之邦,又是何等的模樣?”

孔丘卻又嘆了一口氣,長吟道: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李然知道孔丘這句話的意思,便是舜和禹真偉大!雖然坐擁天下,但卻表現得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一樣。

李然沉默一陣,不由又淺笑一聲,回道:

“呵呵,仲尼兄的這個念想,不免……是太理想了一些。”

孔丘卻是無奈道:

“如今君上整天只知安逸享樂,全然忘記了昔日君事之艱難……哎……實讓人不得不如此感嘆!”

“丘有時在想,是不是因為我等替君上分擔得太多,以至於此的……”

李然作為過來人,自是非常明白孔丘的心境,但也是頗感無力。他知道魯國終究不是他實現理想的所在,於是開口道:

“所謂家天下,以一族掌一邦,又豈能世世代代皆為聖賢?而貪圖享樂,更是人之常情。仲尼既是以天下為念,恐怕只能是為之代勞了。”

孔丘聞言,不由是瞪大了眼睛。一副頗為驚恐的模樣。

“這……這如何使得?我若是代勞了,又與那些個亂臣賊子有何區別?君君臣臣,萬不能亂了!”

孔丘對魯侯宋的很多事情並不滿,但是他依舊也只是和顏悅色的去勸說,也從來不當著魯侯宋的面表達出來。他一直謹守著君臣之道,更是對此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李然也知道,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孔丘如今還很難走出自己的邏輯怪圈,除非是等到他有一天是徹底醒悟過來。

所以,李然也不再勸說,只得繼續發問道:

“那……若是魯侯做不得堯舜,仲尼又該何去何從?”

孔丘自嘲一笑,搖頭道:

“不知……不過丘如今也想像先生那樣周遊列國。一來,如此可四處宣揚我周邦之禮義。二來,也可四處尋找知己,以興王化之教。”

李然卻不由笑道:

“仲尼若要出奔,但如今已位極人臣,難道也能甘心?”

孔丘卻是斬釘截鐵道:

“鳳者,非梧不棲。丘又豈能是池中之物?”

李然知道,孔丘其實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能夠完全接納他思想的國家。

反倒是到了後來,在其弟子子貢,曾子等人的造聖運動中,這才逐步讓孔丘成為了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再到後來,後世統治者們為了更好推行外儒內法的階級統治,所以又對孔丘的思想是進行了一番利用,有些地方甚至是極度曲解乃至於相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