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為什麽是黃白遊?

在《蝴蝶君》上映兩周,全球(除華夏外)斬獲8192萬美金的成績之後,國內的宣傳就像一個炸藥桶,轟隆一聲爆炸了。

“黃白遊,一位跨越文化界限的華夏男演員。”——《紅星新聞》

“征服了柯南博林的演員,又一次征服了歐美觀眾。”——《澎湃新聞》

“紐約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比優斯說:他(黃白遊)是我見過當前東方最傑出的青年表演天才。”——《華夏日報》

“黃白遊的光,照在歐羅巴大陸和阿美利加州之上。”——《環球時報》

“被海外稱贊的黃白遊:曾被群嘲是演技災難的‘白帝’,從未停止努力|人物”——《新京報》

正兒八經的報刊,不能說是工作室買的軟文,因為都是切切實實的報道。

例如《環球時報》的報道。

[為什麽是黃白遊?戴錦繡老師曾預言“未來在好萊塢一定會出現更多的華人面孔,甚至會出現華人一線明星,這不是好萊塢的需求,這是華夏電影市場的需求”。

如果是因為華夏電影市場在世界票倉占比越來越重,那麽成名的為什麽是黃白遊?

因為“精”,黃白遊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坦言,“只要比其他演員多努力一點,你不一定會比其他演員強,但一定是會比沒努力前的自己強。”

根據本報了解到,這個“一點”可能是“億點”,黃白遊為了演繹好京劇名伶宋麗玲,付出了巨量的努力。

柯南博林導演邀請了中法文化交流中心的葉正強老師,葉老師是尚派和言派的傳人,但令所有人驚訝的是黃白遊早就自學了京劇,根據葉老師判斷黃白遊京劇水平絕對達到了入門的學徒級。

而演員巴貝特也敬佩於黃白遊的“精”,不僅劇本倒背如流,甚至對於原著《蝴蝶君》也全部進行了背誦。

……]

《環球時報》是人人日報旗下的報刊,並且環球時報英文版也是唯一一份在歐美具有影響力的官方報,換句話說它在美利堅有專門的采編團隊,因此能才放到當前在歐洲路演的劇組實屬正常。

“停下,你別跑了,停停停。”經紀人無語,他發現自己居然攆不上藝人。

“哈哈哈哈,看看,這就是我黃哥,你知道嗎?這就是我黃哥。”小浩一邊在現場跑圈圈,一邊手裏揮舞著《環球時報》,那叫一個激動,上一個這麽激動的還是一位叫做範進的前輩。

又不是你上報了,你這麽激動幹毛?經紀人又跟著跑了一會,雙手撐著膝蓋原地休息,眼見跟前和兔子一樣竄來竄去的藝人,大喊道:“公司大概查詢到黃白遊下一部電視劇演什麽了。”

“什麽?”小浩瞬間停下。

“南韓劇集《鬼怪》的翻拍,好像名字叫《孤獨又燦爛的神》。”經紀人回答,“當前好像已經在鯨魚娛樂立項,總投資和《柒個我》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前者總投資6000萬。”

“又是鯨魚娛樂?”小浩表示懷疑,上次合作小浩就能感受到黃哥非常累。

韓劇《鬼怪》和《殺死我治愈我》也不是一個量級,前者在南韓是現象級劇集,而在華夏的熱度也是半步大圓滿巔峰現象級劇。

“我感覺是鯨魚娛樂放出來的煙霧彈,我黃哥現在是什麽咖位,怎麽可能還出演偶像劇。”小浩仔細一分析,更不相信了。

“你說的很有道理。”經紀人點頭,“但鯨魚娛樂的蘇總給得夠多。”

“?”

“那小浩你還想進去嗎?”經紀人還學著小浩之前的口吻,“畢竟小浩你之前說過,要做一個有追求的演員,再也不會和垃圾劇組合作,就比如說鯨魚娛樂。”

以小浩經紀公司的實力,往正劇裏塞人有點困難,但往鯨魚娛樂裏塞還是比較輕松。

隨即經紀人就看見小浩沉默數秒,然後雙手在空中比劃,好似在空中抓住無形的蘋果然後咀嚼。

“你在幹什麽?”

“我在把自己之前的話吞回去。”小浩耍寶道:“還有點幹,給我點水,我咽一咽。”

“……”

吃瓜群眾是沒小浩這麽激動,後者甚至還發了一條動態,動態內容清晰明了,只有三個字:[我黃哥!]

不過對於黃白遊取得的成績,吃瓜群眾也是紛紛圍觀。

談笑間24:“小鮮肉們,都來看看,什麽是演員?別人為了拍戲把京劇都學入門了,結果你們拍戲都只拍特寫,其余大多時間都用替身,虧不虧心?”

韶華翼然:“壯哉我白帝,現在我宣布白帝這個稱呼正式成為好演技的代名詞!”

[我宣布你的宣布有效]

(點擊展開)

[禁止套娃]

無名字yu:“我翻去外網看了,雖說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國外是毀譽參半,沒有報道說的這麽好,但對白帝的演技都一致認可。就比如那個之前各種貶低白帝的報紙《好萊塢陣地新聞》,也在推特的官微酸溜溜的發言[幸運之神不會一直伴於華夏演員左右],所以同學們,什麽叫九零後演技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