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比孫子還懂

曾先生點頭,“非常符合。”

嘿?你很滿意那聯系央媒幹甚,邊記者表示自己都起範了,有一百種幫黃白遊辯解的姿態。

“那您詳細說說。”不過知道對方是來誇的,邊記者狀態也放松許多。

“我沒辦法形容記者味道是什麽味道,就好像我也無法確定文人氣息的定義,但看見劇集裏的他,就像我看小時候看見我爺爺,明明他們兩人長得一點也不像。”曾先生道。

話音落,曾先生見邊記者目光透露著奇怪,很顯然這種誇獎,記者都懷疑是不是收錢來當水軍。

“我之所以主動約記者是因為看到互聯網上有人寫的言論。”曾先生拿出手機,“給你看看,我還專門收藏了。”

[為什麽主角一點用都沒有?當間諜至少也有武力值吧。]

[真憋屈,只能不停犧牲身邊的人,這絕對是我見過最廢物的主角。]

[殺死領事很難嗎?遠處放冷槍就是一槍的事。我記得歷史上袁殊也參過軍吧,改動太大了。]

等等言論,曾先生說:“我本來不接受采訪,也不該拿我爺爺的事說,我爺爺在去世前還念叨‘這些都是黨的機密,不能說’。”

“但有人不理解,我還是想站出來說兩句。首先當時國內的局勢,刺殺一兩個人帶來的意義,遠不如得到一份重要的情報有用。”

“比如1939年英法企圖犧牲華夏,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活動]等等。”曾先生道,“還有關於武力值,也是我認為劇中最還原的地方,我爺爺並未受專業的軍事化訓練,即便進入軍隊,也是擔任國軍的政治指導員。”

“進入隱蔽戰線也只是經過歐陽新先輩的兩個月的集訓,掌握了密碼、傳遞消息以及防止被跟蹤等技巧。”曾先生所說的互聯網難查詢的信息,一般只能查到袁殊的聯絡人王子春,王子春是歐陽新的化名。

“如果我爺爺接受過軍事化訓練,是一位身手矯健的間諜。”曾先生反問,“會更安全嗎?”

邊記者思索,“根據我對了解,個人武力在真實的潛伏工作中用處太小。”

身為金牌記者,邊記者敏銳地查覺到了一件事,“曾先生對黃白遊老師很熟悉?”

“只能說認識,他通過出版社的關系倒騰八九圈找到我的聯系方式,約了我許多次。”

曾先生頓了頓,繼續道:“第一次見到黃白遊,他帶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夾,首頁記錄了想問的問題,做事很有條理。”

“一疊,多大一疊?”邊記者采訪時對許多細節非常執著。

聞言,曾先生用手比劃了一番,就這麽大。

他繼續道:“交談之下,才發現在有條理之下,他做了非常紮實的功課,把一些能查詢到的資料都查詢了,和我見面也是想了解更多我爺爺袁殊的事。”

能為一個角色如此挖空心思,邊記者也認為活該《隱形守護者》大爆。

“他甚至提出了許多我都不知道的問題,就好像魯迅和我爺爺的關系如何,然後他說了我爺爺營救過魯迅的妻子許廣平女士。”曾先生道,“雖然營救過,但袁殊同志肯定和魯迅先生不對付,因為兩人性格差別太大,這是他的原話。”

“我們一起交流了三日,這段時間內訴說者和傾聽者的位置都發生了改變,最後一天我完全在聽他的分析,以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曾先生說道。

即使邊記者完全不了解黃白遊,也能從曾先生的話語拼湊出黃作為演員的樣子!

超越常人的認真,以及對角色玩命的挖掘。

對,黃白遊真可稱得上玩命。

能讓原型人物的孫子說出“比我還了解我爺爺”的評價,得做多誇張的準備?

邊記者回京城,唰唰的就寫下一篇稿子,一氣呵成!

因為很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措辭”和“潤筆”,平鋪直敘加點修飾詞就可以交稿,主編審稿也通過。

翌日,一篇文章新鮮出爐。

《演員|黃白遊:他為什麽可以演得這麽好》——央廣網

“看到沒有,看到沒有,這就是黃老師親身示範了什麽叫[角色的世界都做],寫角色分析,往死裏寫。”吳子南看完央廣網采訪曾先生的新聞,發給了三名超析派的門生。

分別是:聶鵬舉、王展鴻、李照(按照入門時間排列)

李照就不介紹了,前不久剛出現的年輕演員,當前與吳子南一個劇組。

聶鵬舉是平面模特轉為演員,依靠一部校園劇獲得不俗的流量,與吳子南在某個頒獎典禮認識。王展鴻與吳同屬歡瑞世界公司,就此機緣巧合被發展成了超析派門徒。

然後吳子南還開了個視頻會議給眾人打雞血,“別覺得寫角色分析沒用,也別認為背景分析多余,就好比聶鵬舉,你下個劇本是新天龍八部裏的段譽對吧?去學琴棋書畫,再去背四書五經,不用精通,就把這一套弄完,你還怕演不出段譽知書達理,書呆子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