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這才叫演技!

像個誰?周席麟想到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名——王舒琑。

王舒琑算是周席麟的半個老師,九十年代拍過不少先鋒藝術片,什麽《女人國的汙染報告》《銀蛇謀殺案》,當前是上戲電影學院的教授,王舒琑演戲的特征就是你瞧不出來他那段戲是爆發,但又感覺時時刻刻在“爆發”狀態。

“因為表演時時刻刻都在閃光,因此不需要閃光點嗎?”周席麟喃喃自語,“比起生命之路的呂益,進步了太多。”

初見面,黃白遊飾演呂益,無論是外形還是情緒,都大開大合。

電影繼續播放著,南海十三郎沒有跟上時代,或者說是時代沒他一席之地。

戰事結束,流行的戲都變成《蟹美人大鬧水晶宮》《甘地會西施》,這樣的戲南海十三郎不會寫,因為他只寫有情有義之詞。

曾經同時寫幾個劇本都供不應求,現在門可羅雀,成為戲班避恐不及的劇作家。

有段與電影投資人爭執的戲碼,以搞笑的方式呈現,江譽镠被電影投資人叫人扔了出去,好像擡小孩。

在座的導演和編劇們卻完全笑不出來,甚至如坐針氈。

比如前來捧場站台的《慌槍走板》編劇谷宴,他自說自話,“怎麽會有這麽傻的人,編劇不隨著市場而動,會被餓死的,南海十三郎太傻了。”

口中是罵聲,但谷宴的眼神卻是敬佩,他“進化”了,變成會寫資方和觀眾都滿意劇本的編劇。

可南海十三郎頑固不化!谷宴就看著江譽镠為了生計,把身上值錢的物件一個個賣掉。

“這是一部編劇史詩,所有編劇、導演以及創作者心中都有一個十三郎,但一如既往保持初心堅持下來的人太少太少了。”導演魏洺也想起了自己類似的經歷。

他沒被資方趕出門,因為他從未與資方作對,不過魏洺想起的是自己為了拉投資,把一部戲改得連親爹都不認識。

魏洺評價,“於墨的名氣小了點,如果於墨是世界聞名的大導演,那麽這部電影的上限會更高。”

天才總是會歷經風霜,南海十三郎在窮愁潦倒裏又遇到重大打擊,他再次遇到年輕時一見鐘情的對象莉莉。

對方已嫁為人婦,有傲骨之人最在意什麽事?讓心愛之人見到自身落魄的樣貌。

無論莉莉是不記得,抑或沒認出眼前這窮愁潦倒的流浪漢就是當年風度翩翩的江譽镠。

對南海十三郎而言,結果都一樣。

“黃哥的演技真是連身為外行人的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太牛了。”武笑笑因為生活助理的身份和經紀團隊的彩雲、紅毛等人一起撈到座位。

武笑笑是看電影不記劇情的,屬於看完就忘類型,因此太過復雜,或者群像戲,笑笑就有點看不懂。

但黃白遊的戲,能讓她記起前面的內容。

前面慈善酒會上江譽镠對莉莉一見鐘情,甚至在第二天莉莉登上輪渡之際,也義無反顧地從香江追去魔都。

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莉莉小姐,還認不認得我啊。”

“不認識你也認識你的眼鏡啦。”

“那我一輩子都戴著它。”

武笑笑記得很清楚,黃哥飾演的江譽镠聽見莉莉的話,有個開心的扶鏡框的動作。

現在,眼鏡在和司機爭執中被摔碎,一同被摔碎的還有南海十三郎的精氣神。

江譽镠再次想要扶眼鏡,但這次動作只做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沒必要再扶了,因為眼鏡碎了。

沒必要再扶了,因為江譽镠已不是名動天下的南海十三郎了。

也就是這動作,讓武笑笑充分感受到,江譽镠的絕望。

絕望的江譽镠連夜坐火車離開這座城市,並且在火車中段,心如死灰的他跳下火車。

劇情進入尾聲,剩下半小時的劇情更加急轉直下。

沒錯,深受打擊的江譽镠將在友情和親情再受打擊,最終在親情友情愛情三方面的“噩耗”中,被逼成了一個精神病患者……

《南海十三郎》人們充分了解到了一個演員的表演才華,對電影本身也是誇贊的。

而另一邊《影子》,就沒那麽順利了。

華夏電影館內——

“與其說是劇情薄弱,不如說是人物塑造太臉譜化。”戴錦繡聽到旁邊的同行在嘀咕劇情薄弱的事。

“既然是改編自《三國荊州》,那麽子瑜的原型應該是周瑜吧。如果是周瑜……”戴錦繡也明白過來,“難怪要把周瑜改為子瑜,背景全部架空,不架空的話,光是這人設更改,就足以讓這個片子惡評如潮。”

子瑜原是沛國大都督,重傷後就好像變了一個人。

戴錦繡的觀片習慣會記錄一些東西,精彩的影片亮點與缺點都忠實地記下,和隔壁場拿著小本本為了學習的小浩不同,戴是為了寫影評有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