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蜜月結束,交鋒開始。

潘多拉歷148年,建鄴城對統伐區進行了不少單邊行動。

如:沒收統伐區的商鋪,在贛中防禦長城上增兵,禁止統伐區商人在長江航線上運貨。

這一系列舉動,讓統伐區與建鄴城在天殛龍事件後的雙邊關系繼續走冷。

5月13日。

雙方就眼下的情況,進行了一次外交會談。這次外交會議,統伐區派出的團隊中有八位船員派,其他六十七位都是本土派系,其中有二十七人曾經是基因汙染者。

基因汙染者比率這麽高,並不是什麽“正確主義”,而是統伐區能找到的,對長江流域事務熟悉的人員非常少。

而一些原本在長江流域做文書工作的人,由於輕度基因汙染,被所在城邦體系的上層排斥,而後被統伐區救治,考核,選入了統伐區的對外體系中。

在贛江中段的貨輪上,雙方落座。

在會議桌上,相對於建鄴城一方派出的精英訓練師各式各樣的個性打扮,統伐區這邊是清一色藍色土布服裝且戴著紅星布帽。

布料是土了一點,但是腰間的儲能電池金屬武裝帶,和延伸到腿部的殖裝韌帶,則是“鐵血戰士”的風格。

這場談判從一開始,雙方就沒抱什麽期待。

在統伐區內,大家對某項工作是否重要,有個非常通俗的判斷方法,那就是看衛鏗群在這個工作的比例中占據多少?

如果足夠重要,政策足夠重視,那麽衛鏗集群在裏面的比例就非常高。

而現在這個談判中,一個衛鏗都沒有,在出發前,整個團隊的人又被交代“堅定立場”,大家就都明白這次工作是來當復讀機的。

所以在會議上,

建鄴的訓練師們報出來一大堆條件:“不允許進入長江航道”、“停止對閩地城邦的欺壓”、“統伐區在閩琉海峽之間的航海貿易應當由雙方一起主持(也就是統伐區的艦隊上必須有建鄴派遣的訓練師)”……這一系列巴拉巴拉,要求占盡好處的條例時,

統伐區派來的談判專家也爭鋒相對。

王樂康——這是船上的思政人員,他就是船上最正最紅的人。不過在實際工作中,缺點是不容易繞彎。他個人也知道自己的工作缺點,這幾年,已經很少將宣傳工作做的那麽直接了。

但是這次,孫向陽特地指定他來堅持立場,孫向陽:“嗯,反正‘談不成’是大概率的。既然對面耍無賴,咱也得派個人過去耍脾氣。”

在談判桌上,王樂康用嘴炮將建鄴方面的無理要求掃射一遍遍,說累了就拿著茶缸喝一口水,然後繼續。

王樂康:“我們堅持xx”、“我們的行動是基於雙方平等條件下進行的”、“貴方應該反思你們的蠻橫霸道行為。”

這一天是王樂康在這個世界最舒坦的一天,背靠著己方強大的力量,指著鼻子對著對面的“封建腐朽”咒罵。語言能盡情犀利,不怕“對面生氣發起火拼”。

哦,“火拼”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

統伐區已經在南邊預備了部隊,天上的洛奇亞巡航戰獸正在實彈待命,後方一個七米高,一百公裏射程的過氧化氫、酒精火箭也都立起來了。

戰爭呢,背後是有深刻矛盾的,如果真的打起來,原因不可能是己方不夠謙卑,而是對面餓了,己方又不夠強。

建鄴要是想火拼,統伐區內可能有人要受傷,但是這些訓練師們必定要團滅。

……

當然最終讓談判徹底結束(破裂、不歡而散)的是,統伐區拿出了對閩地城邦的處理方案。

也就是粵地,吉安城等地的模式。

從內到外,從基礎到上層,將這些城邦社會重新塑造一遍。

統伐區始終強調立場:

“在大一統的框架下,秉持人民安定生活,民族向上發展的恒準道義,堅持在被人民廣泛監督下的施策、治理。公正公平的對每一個人、每一個階群的行為進行引導,並對矛盾依法裁決。”

簡而言之,統伐區要將閩地全盤融進自身,城邦少數人的特權一定是要掃除的。決定治理大方向的話語權也要從少數的人回歸到大眾手裏。

現在在談判桌上毫不遮掩的拋出這個方案,看似是在處理閩地,其實就是文雅的放狠話:“遲早要這麽處理你。”

現在統伐區的共識精神,是衛鏗起草的,而這來自於主世界現代對近古時東方立國精神的總結“恒義,公法,明政”。

恒義,就是團結的理由:自古以來相融以一統,上蒼天,下黃土,一起承災,一起走向繁榮。

明政:就是在恒義基礎上,團結聚集時,相互之間減少矛盾和摩擦的方法!每個人吃飽飯,每個人有衣服穿,修路,種田,都是明政行為的體現之一。明政的要義,就是讓維系天下的各類人的聲音,能夠直達中心,變成方針制定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