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朝陽漸出,沒入夜色

155年12月,視角切換到東線,統伐區現在已經在騎臉太平洋使徒群落了。

衛鏗群體在大員島上登陸幾乎兩年,在幹了數個月的修路,種樹(節點生物),造塔樓(電站塔、放射塔)後,終於做好了準備工作。

正式的全島光復戰爭要橫掃一切和人汛不符的異類生物。這一次動用了六千人的部隊,對那些苟且隱藏巖縫中的陸生鯧魚,以及在野生湖泊中飛舞的巨型吸血蚊子等清單上異種徹底消殺。

但裏面包括一百四十多輛各式的機械化車輛,連帶三百架飛機,並且專門設計出了比洛奇亞更加合適淩空鎮壓的飛行獸。

其代號為鳳王。

有兩對翅膀,後面那一對展開十五米,而前面那一對展開後三米,而且是向前伸出,如同鴨翼。

身體重量六百公斤,可以折疊在一個一米口徑的炮筒中,注入氫氣和氧氣,將它彈射到五十米的高空中,展開翅膀進行近地滑翔。

相對洛奇亞這種加載了機械發動機的存在,鳳王是完全依托廣播塔輸出的生命頻段供能。這類似於五色聯邦裝載天殛龍燃料的飛龍,肌肉中的糖類轉化出的乳酸,可以在廣播塔輻射供能下,被逆轉成糖類,循環支持肌肉如同心臟一樣持續工作而不疲憊。

而鳳王的作戰定位也不是進行空戰,而是在一百米以下的近地層保持十個小時的滯空。

其腹部彈艙容納的六十公斤載荷可以對地投擲一百枚小型燃燒彈。

這些可樂瓶大小的燃燒彈,在二十米高的天空炸開後,可以散落出一個半徑二十米的著火點,對射程內那些地面軟目標進行精確摧毀。這是專門用來舔地的。

衛鏗的初衷:“每次手動縱火太麻煩了,直接安排工具鳥幫我燒。”

155年,一百六十七頭鳳王已經被制造完畢,這個數量已經比大員島上128只洛奇亞的數量還要高了。

鳳王沒有復雜的發動機,維護消耗的人手和資金大約只有洛奇亞的五分之一。這也是使用頻率相當高的重要原因。

12月天氣非常幹燥,當統伐軍(衛鏗們)在一棵棵率屬於己方的節點樹木周圍完成了隔火帶後,開始了大規模放火。東岸的山脊上被燒出了白灰地帶,隨著下午海陸風一吹如同下起了大雪。

在火焰的逼迫下,原本和衛鏗打遊擊戰的那些怪異生物,也顧不得生命輻射的差異性,想要沖入防火帶保護的人類叢林生態區中。但是皮膚被燒焦的他們,面對的是人類的走狗(走貓)。

盤踞在領地中的戰鬥貓沖了出來,先用利爪放血,將它們的生命力削弱到最低,最後終結掉。

※※※

在十二月十五日的時候,

隨著地面機械化部隊分別抵達了北邊雞籠港,南邊打狗港。將兩地原本的機場給平整下來後,完成了對全島的空中壓制。

大員島這個地方看起來像一條長長的草履蟲,但是其百分之九十的平原土地都在西側靠著閩琉海峽的地方。無論是交流還是血脈聯系都只能靠著母國大陸。

至於太平洋那邊?

靠大洋的東半部分都是山區。唯有北邊的花蓮,南邊的台東,各有一百平方公裏稍微平坦的地方可以建造居住區。

而且這兩地完全被山區擠壓,就如同一間豪宅大院墻外面凹陷出來的一個能避雨的角落,沒有經濟的發展價值。只有建立核潛艇基地和對海預警雷達,才能發揮兩地的戰略價值。

156年1月。連續數個月的焚燒,以及忠誠系植物節點在疆土上與異端的反復拉鋸後。

大員西半部分的人汛生態區已經牢牢穩定住了。

同時,統伐區與硫鐵玄武在東半島上的侵入群落正式交界,就如同1939年蘇德在波蘭領地那樣。

大員,以及閩琉海峽內,再也沒有任何率屬於天殛龍群落的影子。曾經在日月潭中的那個天殛龍殘體不顧整個群落基層意志的挽留,倉皇而逃。

橫貫東亞沿海以及大陸架的天殛龍群落自此一役被南北隔斷。隔斷方是統伐區和硫鐵玄武群落。

在物種時代,地理隔斷幾十萬年才會出現生殖隔離,而在潘多拉時代,隔斷一旦出現,南北基因群落就會開始孕育各自的節點了。

衛鏗對這個事情倒是沒有什麽感覺。

他一直都是平平常常的做事情。而在大員島155年最後一兩個月,不就是占據一萬平方公裏,奠定了“小小的一步”嗎?

但是衛鏗每次都小小一步,日拱一卒,直到這次是要把天殛龍給拱趴下了。

在其他時間線,真的沒有哪個力量能把天殛龍逼到這步田地,必須垂死掙紮來試圖保持使徒地位。

怎麽就趴了呢?——拱到現在,天殛龍群落被南北地域隔離,基因逐漸不復統一。這就意味著,公共基因對於那個獨霸基因頻段的優勢即將失去。天殛龍如果不作出改變,四十年後就將跌落使徒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