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選行入行

衛鏗選擇效力的技術項目,出乎衛邛的意料。

在他的設想中:衛鏗應當是從那些與“正法”相關的熱門科技的體系進行入手。

例如,當今歐羅巴方面是在人體內植入電子機械。

又如,神州方面“昆侖”派著眼的技術,是在機械中植入血肉神經。這被稱為靈裝技術。

早在六十年前(衛鏗還差五年死)這方面就有所研究了。

現在已經成功地將人類的神經質和部分設施進行融合,使得昆侖派靈能指揮官發送的介宏子信息,能夠更長久地寄存在無人坦克和戰機中。

當下神州位面,一百噸以內的空中作戰單位已經重新回到了數量時代。

智能技術、生物技術和量子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各國各方不用考慮飛行員的培養。每一架次的戰機內部都有人工智能進行技戰術操作,矽基主板直接對接體外生長的碳基神經組織,能超距信息交流,執行遙控。

“靈裝技術”在夏聯推翻冠家王朝的時候,並沒有來得及應用。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保皇派內部,在昆侖派的該項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時進行了阻擊。當然,這是陰謀論了。

而從白坤等人的回憶錄中來看,當時是夏聯的上層太急了。

如果夏聯的領導者還是衛鏗,就會等一等,等到底牌更穩才出手。

當代的學者認為:假使夏聯變革國制時,能遲個十年,縱然冠氏得到海外保皇派支持,這些外藩們也絕不可能倒逼神州本土。

當然客觀來說,遲個十年出手,也是不允許的。

白坤在經濟上沒有衛鏗的魄力。在舊勢力經濟體系咄咄逼人的狀態下,白坤領導的團隊沒辦法如衛鏗時代有勇有謀、見招拆招,只能提前展開軍事鬥爭。

回歸當下,昆侖的“靈裝技術”,隨後被復辟後的冠家王朝繼承。

冠家復辟後,也是依托這些科技老本,以及靈能指揮官的支持,避免了九州本土被外藩勢力瓜分,陷入“東漢末年”亂局的。

回過頭來說這項,機械內融入人類神經組織的黑科技。

衛老爺看這個技術,總覺得有點熟。——查資料才知道,特喵的是借鑒了“潘多拉位面統伐區的殖裝武裝”。

當衛老爺想說:“這是抄襲,這沒經過自己同意,要追查到底是誰!”

白靈鹿翻出來所有的記錄:從時空管理局調取潘多拉資料的,是自己老弟衛鏘。

在這個位面搞這項技術的是衛齊賢(大侄子),他賣掉了高原種植園,開始在昆侖進行相關實驗,三十年磨一劍。

衛老爺:“哦,不錯,年輕人有想法。”(嘴臉變換得極快,衛老爺都有些尷尬,回避了這個話題。)

也因為這個小插曲,衛鏗沒有選“靈裝”技術。

現在,衛邛在再三確定,“衛鑫”沒有在靈裝技術方向投入(融入那群人、打通人脈)的計劃後,只是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隨他去吧。”

衛鏗更深層次的思考是:“靈裝熱門技術中焦點太多了,我把握不住方向。”

西部靈能者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衛鏗現在進去,就如同涓滴細流匯入大海,翻不起一點浪花。

那群當年被衛鏗用粉筆頭砸的少年們,如今是昆侖山下八百裏連綿不絕,七十二智械城的各派宗主。

衛鏗當年搞的地下長城隧道,是用來囤導彈的。上次寰宇大戰中,超時空粉碎效應的超級盾構機出現,他們也都一個個學著來,將昆侖山、天山內的設施擴大了數百倍。

這兩座頂端堆積著皚皚白雪的山,內部已經被鋼筋混凝土隧道網絡完全填滿了。

衛鏗當初推崇的自動化、智能化,這些少年們也都在科技發展的基礎上擴展出了自己的機械城市,是如今最賽博朋克的地方,在川流不息的機械中,運轉大量的備份物資。

而進入機械城的學者們,生活在看似先進,但實則是“苦修”的環境中。

沒有外界傳言的機器人女仆早上扶著起來,以及懸空車停在自己門口,載著其穿梭隧道進入工作地點。

每個人都有一個潛艇艙大小的個人空間,而其他都是公共設施。公共的辦公大樓,公共的健身房,公共的地下花園,公共的水庫,集體的地下深層實驗室。

如此清苦的環境,卻依舊讓神州名門世家趨之若鶩

因為昆侖地下城中除了科學家工作,還有靈能者在訓練下一代“道門真傳”,“真傳”們往往是從少年時就被道門選中,然後由自己的導師帶領,一對一地教學。

現代科學證明了,靈能雖然不是所謂的血脈繼承的。但是!有人與人“近相關性”。

老牌靈能者,在其身邊長期相處的少年身上,往往會出現相近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