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南離朱火,二破

5月7號,離州大陸。從南緯19°到35°,一千八百公裏的寬大戰線上,離州社治軍事力量,在湯家軍重點進攻結束後,成排的麒麟坦克湧入了南方的商貿大城市。

從6號到8號,離州的反動主力部隊對著湯總裁以及媒體們,匯報如何在西南尋找聯合軍的裝甲力量進行戰略決戰時,事態驟然轉變。

北線三個縱隊斜插入了湯家老巢附近,截斷了鐵路中樞,頑強地阻擊了湯家軍第一機械師四個小時,為中間的大戰役贏得了關鍵時間。

而南線兩個縱隊則是在寬廣的南部高地上,將湯家軍第三、第四機械師的大半主力拖在了丘陵中。

用後世軍事點評家的話來說:湯豬頭足足六千輛坦克剛剛行駛出南天門山脈後,就徹底將底褲賣給了“赤軍”。

為了截斷南洋集團介入力量在海上對湯家軍的艦炮支援。

在大洋深處,來自天竺洋第四軍團的志願者力量,帶著十六萬飛碟形的淺海工程小艇進行了支援作戰。其外形和一百年前“海翼”有些相像。

這些工程小艇噸位都在一百五十噸以下,只是稍稍做了改裝,例如安裝了魚雷發射管,以及對空激光陣列、綜合無人訊號發射塔樓。

至於“適航性”的問題,這些工程小艇,不是從海面上跨洋趕來的,而是海底大型母艦奔赴到戰區後,放到海面上的作戰力量。

七號上午,隨著湯家軍前沿將軍們興沖沖宣布已經發現了陸上赤派最後主力。

從南洋派來的聯合艦隊中,鄭嘉寧大將軍,準備根據岸邊湯家軍提供的坐標進行火力支援時。

南洋艦隊在外圍布置的聲呐陣列中出現了大規模反應。

數量超大規模的不明水下集群力量,正在接近。這個接近的集群,並不是一兩公裏的魚群,而是連綿幾十公裏,三個進攻波次。

在淺海層和海面上,這股進攻力量,宛如坦克集群,一百米的間隔組成陣列,朝著大型戰艦挺近。

從深海抵達淺海,依靠著水面波浪,以水翼船的姿態如同騎兵一樣高速貼近,已經不畏懼空中火力的打擊。相反,進攻波次的機炮中,低空的反潛無人機成批成批地被擊毀。

整個港灣中,就是速射艦炮不斷地攔截。大型電磁炮開火的湛藍光芒倒映在波濤水面中,只是攔截不了遠處奔襲的海浪。

但是戰艦上的人都知道,這樣數量潛、浮兩用的船體,百分百都已經無人化目標,只有少數艦體承擔綜合指揮中心作用。但這已經來不及分辨了。

南洋幹涉艦隊,常青號和落霞號這兩艘萬噸主力艦被多達六十發魚雷鎖定。

此時控制艦載機炮的船員面對這樣的突襲已經絕望了,天空中還出現了彈道導彈火力打擊集群?

鄭將軍,隔著頭頂的防護罩,看著天空下來的導彈集群——在昏迷前的最後一刻,最後的話是:“他們到底是什麽時候,什麽地點,布置的導彈?”

按照鄭將軍此時的認知:神州的海基彈道導彈的發射平台,是四萬噸的玄武級別潛艇。

離州戰役,是神州商私和社治兩種意識形態,在寰宇範圍內的一次較量。

鄭將軍領導的南洋艦隊是得到神州東濱地區全力支持的,神都方面專門為南洋方面調動衛星,提供情報支援。

南洋方面可以很輕易地確定周圍沒有大型彈道導彈潛艇,那麽這些南洋聯合水師的反艦彈道導彈,到底是怎麽沒良心地出現戰場上的?

技術介紹:海基彈道彈並不一定就必須由核潛艇來搭載。在近古時代,蘇俄就研發出一種另類水下彈道導彈發射方式。

該方案是,通過偽裝成漁船的艦隊,將搭載彈道導彈的圓筒拖送到發射海域,然後在淺海水下固定住。而這個圓筒部署在海床上,在得到指令後,彈體能沖出水下發射。

在此時的神州位面,技術條件上要比主世界近古時代更好。

隨著水下開礦、冶煉等經濟產業鏈發展,軍事上也是與時俱進。

離州海洋工程志願軍,在參加作戰前,找到了淺海陣地,通過海底工程力量的優勢,將大片的彈道導彈圓筒部署在陣地上。

前所未有的海底“第二炮兵陣地”,給南洋方面傲慢的艦隊上了一課。

導彈落下後,四十艘大型艦艇組成的海上幹涉艦隊相繼冒出了濃煙。而海上沖鋒而來的水翼船編隊,沖入這敵艦集群中,做最後掃尾工作。

7號上午10:30。離州湯氏集團所依賴的,海面上艦載火力支援,被徹底解除。

與此同時,離州社治軍得到消息後,開始加速運動。

南天門山脈,夕陽山隘口區域。紅星標識離州國民陣線的機械裝甲,在海上導彈和山中部署的輕型榴彈炮火力掩護下,對南緯24°這個名為夕陽山的風景地帶,進行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