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衛鏗~獨自演化。

潘多拉歷史的167年4月5日,羅?泊地區,鹽堿地上,平鋪了十五公裏寬的石墨板塊。

這些石墨板塊都是衛鏗控制高氧化有機物中生長,生成石墨烯結構塊。

這些石墨板塊被特殊的自動化殖裝裝甲留在了地面上,然後五千位衛鏗在這裏連續奮戰了五年,將所有的板塊精確地拼裝在了一起,構成了一塊巨大的碳基板塊。並且,這個碳基板塊精準地維持一個微微的弧度,使得在九十七公裏上空凝聚一個焦點。

鑒於這樣的高度已經是在太空了,必須要用小型火箭將觀測器具載入太空,輔助實驗。

這是一個超大型的碳谷。

旁白:別說“只是大”而已,沒有創新!大的東西代表觀測精度高,代表能破壞掉怪力亂神。

例如:二十世紀攝像機總能拍到靈異,二十一世紀就能確定是蟲子在鏡頭上爬著。道具牽線不好隱藏。

167年4月進行了第一次投射,隨後5月進行了十二次投射。

投射實驗中出來的數據,讓衛鏗找到了一個趨勢,隨後也立刻讓碳基塔調整了頻段,人道生態場的應用學很快得到了突破。

潘多拉世界中,所有的現象,背後都是新物理環境下的獨特科學。使徒的出現也是。

167年,衛鏗在羅?泊內通過實驗,正式發現了碳基頻段回震現象!隨後發表在了統伐區新設置的藍星自然科學期刊上!

新的發現是,在地球潘多拉場中,碳基有機物放射出去的頻段,經過一個周期後,再次回震回來,在放射源中生成原來的有機物!

這就類似於什麽呢?你無線充電發出去的電流,給外面無數小型設備充滿了電,這些小型設備把電用完了,大約一小半的電又回到你的充電設備中了!

要知道現在統伐區內,有兩千七百四十五個碳基放射塔。每個碳基放射塔每年都要消耗二十噸左右的有機物。這是一筆巨大的消耗。

如果頻段放射出去,再度回蕩回來後,那就賺大發了

這種回蕩中可以由特定的蛋白質結構設置回蕩點。在自然界中那些使徒,以及大大小小的節點生物,這就本能利用這種現象,它們在損耗了大量有機物後立刻從空氣、土壤、水流等基礎無機物的元素中補充。

這種碳基頻段回蕩現象!取決於星球上某類化學鍵的有機物頻段是否統一。想要讓其統一,必須控制自然界相關有機物絕大部分合成過程。

在過去,使徒對此演化到了極!控制了一種有機物在自然界的絕大部分循環過程後,就自然形成了回蕩的蛋白結構!這就是使徒節點幾乎能憑空生長的原因。

生物進化是趨利的,當使徒誕生後,發現自己所在的基因群落利用某種有機物的能量效率高,那麽體內就會更趨向於這種物質的生成,進而強化對這種頻段的控制。

使徒的位置會因此更加穩固。

假設一種情況,若人類在自然進化中出現了使徒,這個使徒的碳基回蕩頻段變成鐵碳化合物,那麽整個人類族群中血紅蛋白會越來越多,骨髓也會越來越多。

當然現在這個頻段,鐵和蛋白融合的頻段位置被硫鐵玄武占據,硫鐵玄武現在被衛老爺“采礦”。

正常的情況下,使徒之間的戰鬥,一方會被擊敗蟄伏,但是基因上契合“有機物循環頻段”進化。其他使徒群落將其生存空間壓制到了一定程度後,也很難更進一步。

但是統伐區的崛起是非正常情況。

目前的所有有機物合成都是在工廠中合成,人類基因頻段尚未占據任何一種頻段優勢!人道生態維持也沒有用到碳基回蕩這種“花出一百塊錢,還能回來五十塊錢”的模式,就已經把周邊的使徒給壓倒在地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該技術原理就要永不可接觸。

羅?泊上,衛鏗集群仰望著碳谷上空的“新星”低語道:“使徒嘛?”

8月24號,衛鏗在羅?泊碳谷進行了一次獨特的試驗,在這次實驗中,衛鏗乘坐火箭進行了一次載人登上太空。這次載人並沒有進行環球飛行,而是一次大弧線的飛行,采用的是非常成熟的胼類燃料。

隨著精準地在空中接觸到了那個碳基放射點後,接觸到的那個衛鏗個體一刹那,領略到一種非常玄妙的感覺,衛鏗頓了頓,這是很玄妙的狀態。

每一個獨立自己,進行呼吸一樣自然的思考,就構成了一個群體的自己。就如同腦細胞很自然發送電信號,最後自然在腦組織內構成思維一樣。

……

這讓衛鏗個體之間形成了廣泛聯想。

一百公裏外的自己在吃面包,根據面包的味道層次,聯想到了材料的屬性的層次。

一千公裏外的個體,在解剖樹木,在顯微鏡下看著結構,聽過仿生學也想到了相同材料屬性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