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對著星空流“淚”

衛鏗開始執行“慧人踏星”後,以“輕而易舉”的姿態掃蕩了南亜次大陸,並繼續朝著地球其他使徒盤踞的生命區域平推,這使得這個穿越任務中,多方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多條時間線上,僅僅是一條時間線上馮無憂、浦圖樊、彭海濤,紀合辰昊,宋征宇,施清源,都了解到眼下這個位面地球“扭轉乾坤”的任務線屬於極為驚人的一種位面行動。

這個位面的衛鏗意識,在各方面都已經超越主世界傳統人類,屬於一種超級概念的生命體,這不是他們穿越前所理解的超級文明中動輒一炮毀滅一個星球,蟲群淹沒一個有機質世界的概念。眼下的衛鏗只是代表一個開始,如果真的以文明種族延續的模式進入太空中,很多粗淺的生命體系注定是要被碾的。

174年,秦嶺山脈一組新的碳基衛星發射到了太空中。這一組碳基衛星的對深空探測,其探測原理,與傳統的反射透鏡式樣原理不同。

這是觀測“宇宙碳基”的觀察體系。

在地球上,各個使徒內統治範圍內的有機物交匯是大致均勻的,但是使徒和使徒之間,其有機物交匯會受到影響而變得不均勻。

現在將尺度放大,在太空的坐標中,地球對太空放射的碳基輻射如果不受幹擾,那麽是均勻的。但如果受到微弱的幹擾,數據就會記錄。

兩顆衛星對收到的幹擾數據進行對比,就能鎖定太空中某個方向上有類似的異類生命場。

當現在,整個人道生命場擴張到了大半個亜洲大陸的大小後,除去被本星球其他使徒們生命場的影響噪音,通過這樣數千個衛星的對比,衛鏗很快就發現了過去,光學、射電望遠鏡,無法觀察到的信息。在整個宇宙中,的確是有其他潘多拉場擾動的現象。

並且這些方向不僅僅是星球!而是空無一物的太空。

【注:在大破滅前人類文明觀測中,當一顆恒星出現非周期性的光學變化,那疑似是戴森球,而當下人類能看到有機物反應的觀測中,當星空中出現了大量有機物復雜反應的效應,意味著什麽呢?蟲群艦隊啊!】

當然這些都是其他時間線早已經探測出來的。

衛鏗親手發射的這些衛星,主要是想要知道一下,這些個“宇宙生物艦隊”的內涵。

如果這些有機物頻段的波動,常態下只有兩萬種類化合物在高能化下放射波動,那麽——就說明走的是蟲群概念!

有機物種類決定生命復雜程度。進化是越進化越復雜了,所以生命鐵律就是:人類的有機物數量一定是大於昆蟲、螃蟹,魚類這些生物的。

統伐區現在推測:如果太空這種有機物艦隊中,放射的高能化有機物頻段常態種類的數量是數十萬種!那麽就極有可能是高等智慧的體系。正如人類的大腦足夠復雜,能夠承載復雜的意識,演化出愛情,哲學,信任,謊言各種各樣的訊息表達,以及理想追求。

太空中的生物艦隊如果常態下保持了大規模種類的有機物運轉,那麽人類有的情感,它們絕對也有,人類忽略的,它們有更復雜的理解。

衛鏗給龍系瑉建立起太空艦隊,機械外殼內的常態化運作的有機物頻段,也是超過十萬的。

宇宙中存在“潘多拉場”這種物理性質的客觀前提下。生命進入太空的門檻會變得更低了,但是生命演化成智慧的大門檻還是存在的。

地球的人類對於“只有簡單意識”、行動是以“吞噬”為主導的蟲群的交往。和與超級文明進行交往是要有不同的態度。

面對蟲群,現在人類文明百年計劃中,最好的處理準備是,該挖坑挖坑,該用手段進行掠奪的進行掠奪。戰略上要大膽。

如果對方是超級文明,則是謹慎一點,不輕易與其接觸。

衛老爺對於自己腳下這顆星球有著宏偉的展望!

當自己完成對整個星球上粗淺潘多拉場的摧毀後,將立刻進入科技大發展時代,隨著繼承者們就位,下一代任務將是開拓金星和火星。

同時在太空中拆解水星,對太陽進行碳元素萃取。——注:該方面的科技,在碳谷中已經進行了論證,需要天體級的設施。

蟲群體系恒態生命的模式中,有機物種類不同,首先感知力發展就受限!

蟲群無法分辨太陽內數萬度離子區域,碳原子化合鍵納秒級的存在過程,所以同樣的現象蟲群無法利用恒星中有機物,它們只能對行星進行萃取。

【這就如同一條狗,你讓它學十以內的加減乘除,尚有可能,你讓它編程,哪怕給它植入更高的智能芯片,它都沒有創造的耐心。】

這也就是潘多拉場原生智慧種族如果演化成太空蟲群,必然走向掠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