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流放的人類

大滅絕倒計時第一百四十五年,衛鏗將古聖星球人類進行了第一波遷徙。

這批地球區域人類如同“打掃寵物箱”時被抄空了儲備糧的倉鼠一樣罵罵咧咧的。

所有的人類超目族群都在對衛鏗質問著這場“發配”正義何在。

即使是衛鏗告知了未來的大滅絕,他們也不相信。認為即使是發生了大滅絕,他們自己是能夠戰勝的,他們認為是衛鏗降低了他們應對大滅絕的能力。

在關於“他們連衛鏗的壓迫都搞定不了,卻認為自己能搞定和他們不相關的人發起的滅絕”這件事上,

衛鏗承認:自己不了解這一代人類的感性。

衛鏗只能理解為“硬生生一廂情願的將沒有見過的東西,去想象的非常好”。

當然衛鏗也只能這麽理解他們。如果用其他方式來理解他們,就喪失了“拯救”的理由。

衛鏗:(人類超目)如此不分現實的“天真爛漫”,要不是你們是我的崽,我特麽的都想直接滅了你們。

在衛鏗接手,波輪提供的恒星科技開始,衛鏗就承載了必須救人類的因果

衛鏗:我雖不適,但不能不配。我拿到其他人沒有的機會。但是,走到了高點,我就要守氣節

孤燈星,這裏是距離太陽外圍45光年外的行星,屬於褐矮星體系內。

這顆星體質量足足有地球一點五倍,但是距離褐矮星的距離足足有太陽到火星軌道那麽大,所以這裏是寒冷的。

夢希娜和她的族群被發配到了這裏。艱難的生存開始了,當抱怨的情緒在族群的公共交流中的紛紛四起時,也出現了希望,這些希望都在工業生產上。

在昏暗的雪原中,一艘大氣飛艇起飛了,這艘飛艇采取硬殼,百分之三十氦氣對外層進行了填充,百分之七十用氫氣在內部氣囊填充,內部是電熱系統,載重量八十七噸。相關供應鏈上面包含著十六萬七千個零件系統,都是需要用手來操作拼裝,而不是生物殖裝馭使多功能觸手來組裝。

由於這樣的星球上潘多拉場只是地球上百分之一,已經無法控制生物獸至於電子自動化技術也都是走的非常艱難,所以只能走人手創造科技。

一艘飛艇攜帶著大鐵網形態的雷達升空,開始了探測當然也多虧孤燈星上沒有地球那樣的強磁場,大氣活動也僅僅是環繞熱區進行周而復始的滾動,電荷很小,在進行了二十多次安全起降後,遷徙到這裏的人開始量產。

而在地面如同毛毛蟲一樣的長條履帶車也建造完畢,一共三十七噸,外部結構是蜂巢的空殼,使用時注水,在外部冷凝即可完成硬裝甲化。

情感“聒噪”的當代人類超目抵達了這裏後,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出現了大規模的思維低落。甚至開始了“精神上疾病”。

“天性涼薄”的衛鏗,恰恰有一顆鋼鐵的心靈

情感越復雜的生物,精神病也越嚴重。在近古時代,人類精神疾病就已經是整個哺乳類的上限了,到了這個時代,隨著強行突破到這裏,整個星體內的情感交流被削弱的只剩下了二十分之一。

當代人類超目現在遭遇,類似於二十一世紀中原本自由上網的人被關在了一個小黑屋中,每日只有一個小窗戶看天。

從突然信息開放到驟然封閉的環境中,百分之九十的人會失去希望,進而自我了結。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會撐下來!

演化是殘酷的,糾正演化更是殘酷的。

衛鏗:周期中出現混亂、滅絕,也是周期。

生命是吞噬負熵的生物,負熵是“所在的體系”具有周期性。

越龐大“體系”發生混亂、熵增越難整理。所以“垂死爭鬥”物種找到自己的規劃刻度,是讓智慧明白“所在體系”那些有保的價值,那些沒有。

就在這顆行星所環繞的褐矮星球方向,上面凹能場是地球五十八倍,這樣充沛的能量場,讓褐矮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病毒災難。

13444個地球年前,這顆褐矮星被一個叫雲蠶的物種占據,這是一類蟲群,在當今星海中僅存的蟲群,現在是這顆星球,人類惟一能夠馴養的“家畜種”。

在這顆失敗恒星上,溫度在零下154度322度之間波動,而每次波動的轉換時,雲蠶的母蟲在褐矮星球出現“變異”

例如在人類還沒有到達時候,這批星際蟲群會每隔二十年,化為無數孢子雨點,砸入“孤燈星球”。形成的蟲群海會狂化沖擊一切進犯它們領地星球的生物。

現在遷移孤燈星球人類也領教到了,這種蟲群物種,

最常見的雲蠶,該物種體重200公斤到五百公斤不等,後半身爬行前半身體直立。就如同一條直立行走的多足蟲。這樣的進化,說明其物種並不善於奔跑,但是它們彈跳力非常強,並且能夠在空中變更為滑翔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