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時代更叠,經久不衰

主世界3047年太陽上的今年第一百六十五次軌道太空車(太空穿梭艇)返回地球空間站,在對接後,衛鏗意識回歸到空間站上備份運轉的碳基軀體中。

從太陽上返回地球恢復碳基狀態的衛鏗看了一下窗戶外,超級空間電梯,緩緩道:“變化真大。”

主世界的地球仍然處於輝煌的上升階段,除了位面隧穿領域外地球的各個科技領域仍然能承載大量人材積極努力。

31世紀,人類開啟了太陽系內全面基建。

在這一百年內,人類集團規劃了多個工業計劃:

1:要在月心完成數據化基建。月球不會出現天然的坑坑窪窪,外表將完全布滿幾何形的人造區域。當然,造成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的小行星撞擊,現如今也不會存在了,太陽系內圈的數千萬個無人空間觀測站,將監測所有大於三十公分以上的天體接近地球,而且就算接近地月系,月球和地球軌道上的激光系統也會推離開這些小天體。

2:現在在木衛一上的移民已經深入降落到木星上,預計在兩個世紀內完成木星金屬氫層通訊,建立完善的通訊網絡。

3:在下個五十年內,太陽上將測試第三次“星空精定位束”。這實驗室在一個直徑堪比六百公裏的如同鏤絲球一樣的大型天體內,內部是人類規模最大的高能物理實驗中心。

……

人類物理學突破的紅利,在太陽系內開始大規模運用。

總觀人類歷史,上一波地球人類物理學上的突破,是近古時代,科學技術開始了大爆炸的時候,人類的社會也是每隔二十年一次的超級變化。但是那一次紅利時間太短,只持續了一百年,技術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中葉就停滯了了下來。

而這一波物理學突破,是每隔百年一次超級變化。

由於變化的規模劇烈,每一百年,人類文化前後就如同二十世紀末期每十年出現了認知代溝一樣。

衛鏗在科技上是學的很努力,亦步亦趨跟上,但是在思想上,衛鏗也存在著和年輕一代們的認知差異。

例如衛鏗思維中依舊殘留著過去國家和民族的概念,自我定位有著東方特色的習慣。但是在當代,人類聯邦卻在二十八世紀後一系列潛移默化的改變中,地球上民族觀念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行星為框架開始區分。

人類社會的各種“山頭主義”永遠不會消失,但舊的主義會被新的主義替代。

主世界內傳統的單一民族概念,就如同五代十國中的世家一樣悄無聲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門閥學派。

在這幾百年內,人類移民到火星,金星上的居民,已經悄無聲息按照地域融合了。整個太陽系內,混血串兒占據了百分之五十。各個星球上地方主義滋生。

每一個行星有獨立的地方經濟體系,而且相對封閉,這種封閉比地球上過去的地域封閉更加強。地球上的海洋山川可以通過輪船和鐵路打通,而星球之間引力則需要空間站。

衛鏗讀歷史,衛鏗本身就經歷過歷史

衛鏗:翻閱古工業時代的歷史當時西方集團為了打破北大西洋之間,以及北美洲東部和西部之間的地域隔閡,采用的方法是剝離地方經濟獨立性,用國際金融產業集團,碾壓地方產業集團,進而建立統合。

地方產業資本集團興起,必然帶來地方之間矛盾,二十世紀時期,無論是德三,還是蘇俄,以及曰帝,都是地方工業集團崛起後,開始追求利益時,在地域之間摩擦發生的戰爭。美集團打垮了德三,駐軍了日本,鬥跨了蘇俄,在二十世紀末期相當於拿下了全球所有的工業產區,國際金融資本對地方資本進行了全勝。

取得勝利的全球資本,開始將各個地區的產業資本集團開始拆分。讓每一個傳統工業國的工業都不完整。德國缺乏電子芯片工業,日本缺乏體系設計能力。甚至在本土也都自搞拆分,將傳統工業區的波音原本集中在一個地方的生產線,拆分到了多個地區,

當然了,這所有拆分背後,是增大了“金融調配”權重,在貨幣體系中,讓“金融調配”的價值,遠大於實際制造業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是最重要的壟斷體系,在很長一段時間,歐洲,日本,以及世界其他新興地區,美國互聯網巨頭是無稅的。而谷歌,臉書,亞馬遜成為了主要商業經濟信息渠道,主宰全球各地的經濟,進而決定了政治。

一千年前的歷史,一千年後今天也在發生。

衛鏗:現在人類聯邦也就是依靠著萬維網,以及位面體系的外向擴張,維持著主世界內部統一性。

在地球上,衛鏗擡頭看了看最新的報紙網絡:來自主世界的老牌穿越者,如此號召:人類大團結,四海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