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失敗、抹黑

帝壟主義戰爭在萬倫大陸上繼續碰撞,在大陸西部,雖然起義軍給盎格魯的統治進行了重創,但是距離推翻盎格魯還是有點遠。

盎格魯是海權國家,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在治理上很多常識上是不同的。

對陸權國家來說,財賦來源是陸地,經營的重點也是陸地。一旦陸地被斷絕了,這部份財賦體系來到了叛軍手裏,那麽此消彼長下,統治權就會發生替代更換。

但是海權治理模式是控制港口,只要控制港口就能維持統治,所以無論起義軍鬧騰的多大,大城市在手,統治權依舊很穩。

當陸地上的區域一直是被他們(海盜上位的帝國者們)刮的十足赤貧,淪落到起義軍手裏,盎格魯只是失去了一塊原材料產地,工業並沒有損失。

甚至可以說,原本內陸的原材料產地也不一定能損失,因為接下來只要收買少部分起義首領,無外乎也就是這段時期靠著貴一點的價格來購買原材料。

盎格魯就如同監獄長一樣通過控制各大海港,來把持住各大地區的大門,最終通過“關押”的方式,將各個起義區熬死。

地中海系文明,喜歡“上鎖”

近古時代,那些個海權國家之所以能對內部矛盾口惠而實不至也就是這個邏輯。

無論是颶風下的救災,亦或是在嗑藥上執行疏不如堵,總是表現出一副“我很同情,我很傷心,我獻上鮮花”這些所謂客套的人文關懷,卻不注重實際處理。

因為啊,原材料產地要什麽治理?原材料產地,只要矛盾不對準自己統治,原材料價格不上漲損害自己利益,那麽一切就沒問題。

所以對於海權國家來說,治理上出現了難點,公關一下就行了,表現出足夠的“人文情懷”即可。

沒錯,他們對內陸區的治理,就是大公司的公關,你見過公關真的帶回反饋意見,然後公司上下通力解決問題嘛?

公關在公司,僅僅是代表公司,讓你不要再鬧了,會專門“表達誠意”。嗯,最好是用誠意來替代賠償。

衛鏗:受害者也沒法去爆破老總大樓,更沒法在他們必勝的本地法堂,告贏他們的法務部。

海權國家的統治,是不能朝著大陸文明國家上套的。

在萬倫大陸火紋歷3238年內,起義軍很清晰的對現在大陸局勢進行了調查。

此時在盎格魯內,各個大城市仍然是防禦堅固,數十米高的鋼筋水泥城墻,遠比鐵星當年防守的熔鋼塔城要堅固的多,水泥堡壘的一個個發射口內,裏面的要塞炮的填裝發射基本上自動化,這樣的城市除非是長期圍攻下自行崩潰,否則實在是難以從外部攻破。

就算“攻心為上”試圖在內部瓦解這個堡壘,也需要在外的強大震懾提供後盾,這個“外部震懾”不僅要靠著陸地圍攻,還需要強大海軍進行封鎖,確保外部糧食,物資供應完全切斷,就如同羅馬對迦太基那樣。然而盎格魯海軍力量一直是冠絕大陸的。所以就此時的大陸局面來看,盎格魯的敵人還做不到這一點

並且,衛鏗還發現了地區文化問題,盎格魯蘇爾區域和南方威爾區,多個地方都是不連通,過去就是完全靠著海港聯通。

這種,把一塊塊地區縱向切割,削減其橫向聯系,最後匯聚到唯一大城市的統治模式,也最大程度保障盎格魯統治穩定性。

衛鏗:“麻蛋的,就和蟲群母巢一樣,每一個區域唯一能夠交流的只有中心區域,鄰居區域沒有商貿文化交流,哪怕是隔得非常近。”

盎格魯內起義,無法達到東方那種“天下皆反”“群雄逐鹿”的模式

起義軍帶著糧食到隔壁支援起義,並不能帶回來實質性幫助,並且由於糧食支援隔壁起義軍太多,甚至讓產糧根據地內情緒出現問題。

因為同樣與盎格魯采買官進行交易,盎格魯由於掌握了海運和鐵路優勢,采買價格更加實惠。

當地加入起義軍的本土人,覺得就這樣挺好的,依托現在反抗獲取的話語權,讓本地獲得更多優勢,至於隔壁什麽的,他們沒有抵抗成功,為什麽要將抵抗成果分給他們?

這是明顯山頭主義,小國寡民。左草等這些有頭腦的人明白,現在盎格魯沒有鎮壓,不是帝國的善良,而是帝國暫時騰不出手來。

而一旦等到帝國騰出手來,怎麽可能會願意以如今“高昂價格”采買糧食原材料。到時候鐵定會反撲。那時候如果沒有鄰近地區革命勢力幫助,很快就會被逐個擊破。

但是衛鏗也無法居高臨下的斥責這些後來的本土起義者,因為他們最初的理想只是讓家鄉減少壓迫,而不是解放整個萬倫的被壓迫者。

一個現階段讓人看不見的目標,並且現階段執行的也不好。怎麽讓人能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