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王道之始

在月球的課堂上,朗朗上口的誦讀聲正在生態玻璃罩中回響:“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衛鏗作為教育主任,審查了語文課本後,將這段標紅,添加“全文背誦”標識。

人皇就得重社稷,從種糧食開啟。

喪屍腦核相關的“特殊物理性質蛋白質為介質參與冷聚變”的原理技術,在錢雲的那個位面上用於人類的繁衍保障上,而在這個位面,則是用於“莊稼種子基因穩定”“家禽牲畜的人工肉增生培養”。

2829年,在月球上,隨著橫跨澄海和靜海的氧氣大槽建成後。

人理聯盟隨後又修建了配套覆蓋整個月海萬裏平原的二氧化碳管道網。

在二氧化碳管道兩側,被挖出了規則的大坑,這些規則排列的大坑中,被固定了一個個圓筒艙圓筒,每一個圓筒艙都和月球農業基建建設管道相連,這些管道可以在白天階段供應二氧化碳的和氣體,在夜晚抽掉氣體,讓圓筒艙關上隔溫罩,保障作物低消耗的代謝。

月壤不適合種田,在圓筒為底座,覆蓋了透光軟薄膜的種植艙的土壤內。“土豆苗”在充滿二氧化碳和水汽的環境中茁長成長。

自此開始,從高空上來看,毫無生機的月海上,由於每隔三米就布置一個個球狀的透光艙,月球表面開始變綠了。

旁白:收獲時會將透光艙裏氣壓抽走,代號為食蟻獸的大型農業機械,將用底盤自動化對接這些圓筒,將圓筒內的“土豆”(一種基因雜交的塊狀莖)給刨出來後,重新撒上種子,覆蓋好通明薄膜。

一百噸的大型機器人的履帶齒輪這種這“陣列”的農田中預留的空隙,用腹部的挨個挨個和地面圓筒對接。

雖然這一切要比地球農業要復雜那麽一點,但是為了生存,這點麻煩不算什麽。

君不見食蟻獸為了演化吃螞蟻,舌頭都變成棍子,旋齒鯊為了吃菊石,口器變成了旋尺。

總體來說,月球農業雖然多了很多要重新設計的機械化步驟,但總體還是能夠大生產的。

當月球的表面可以這樣大規模收集太陽光,轉化為有機質時,各種農業相關產業也就崛起了,例如“畜蟲養殖”以及“各種微生物制備抗生素和釀造技術”。

所有大規模農業養殖,都采用“金丹”技術,通過“金丹”記錄的蛋白質復制,來穩定大片農田(植物生產),釀造區域(酵母分解)的這些生物復制過程。

這就是“腦核”技術原理制備的“金丹”,一種調配人類所需“碳基反應”的芯片設施。

人類的農業,養殖體系的每一階段進步,都要預防“瘟疫”。

而眼下與人類蓋亞意識的交鋒階段,在爭奪對“自然有機質”的控制權上,衛鏗這個中人搞出來的東西,是在全方位細節上壓制“蓋亞”體系空間。

如果說人皇體系是對城市的有機質進行了控制,金丹組成的碳基監控陣列,則是對曠野進行控制,一旦在任何一個農作物區(生產)、養殖區(消費),釀造區(分解)感應到不正常的,違背金丹記錄的碳基復制現象,碳基放射塔中密密麻麻的晶體立刻通過“碳基頻段”促使該生物區域增生抗生反應,對病毒你死我亡,同歸於盡。

負責農田的溯源穿越者莫衡:誰說人類基座在有機體系上是狹隘,不如蓋亞體系在生命中廣闊!人類基座真插手碳循環,就是一點都不給你(蓋亞體系)出軌的機會。

晴郡這個人類率先光復的月海區域,已經成為了月球新經濟重心區。糧食,藥品,這些物資在目前的月球上是最緊俏的。掌握這些物資後,就不愁沒有民眾投奔。

當然月球有比地球廉價的多太空入軌模式,這些物資也大大的沖擊了地月系太空經濟體系。畢竟從地球表面運載物資進入太空,不僅僅要克服重力,並且大氣層摩擦效應使得運輸者不得不用火箭加速。——月球上直接用電磁炮軌道打到1.7公裏秒速即可(月球第一宇宙速度1.68km/s)

2829年,當這一套民用農業生產技術成功在月海地區大規模運用,地球的聯邦政府則開始打著“為人類發展”的名義對李圭的月球新生政權進行索要。

地月系政客原本是惡心一把人理聯盟。而出乎地球聯邦意料之外的是,李太守在和聯邦商務部進行了會談後,將這種技術公開了。

拉格朗日點上,合成人軍事基地中,朱何思(朱曉燕哥哥)看到這一幕後,喃喃道:“他是聖人嗎?這可是月球霸業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