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熟練的歷史推動

2623年6月,喜馬山脈南麓。曾經寧靜的山坡,成為了先進戰艦墜落的墳場,在山坡上除了那些燃燒的戰機,還有較為平穩墜落沒來得及燃燒,摔得還剩機頭的空中載具。

聯邦艦隊一共一百八十艘戰艦在三個小時內被全部擊墜。

說起這場戰鬥,是聯邦艦隊將領錯誤的用一字長蛇陣拉開後被陡然分割包圍的過程。

衛鏗較為公正的點評:但實際上,每一支部隊都會出現拉開變成長陣行軍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中是否會有足夠的偵查力量掩護整個變陣過程?要時刻保持戰略調動,不讓敵人利用上這個時間差。

故,聯邦艦隊在一字長蛇陣進行布防的時候,也必須看到薪火軍的一個個“縱隊”在冒險的突進!但聯邦卻沒能斷掉薪火“縱隊”,反倒是自己被切斷。

故勝負的原因,不單單歸罪一個策略,而有沒有為策略執行,提供足夠的余量條件。

薪火軍為對付聯邦這幾年吹破的無敵艦隊,從戰術到裝備上做了大量的準備。

例如:2611年,薪火將冷凍直升機科技大型化塞在了朱雀上,改裝成了“尚父號戰機”。

哦,其實是將聯邦波塞冬冰凍炮彈科技進行了技術反推,波塞冬的冰凍彈頭是一種用折躍場存儲“絕對零度”的炮彈,這種彈頭殺傷力並不強。往往是輔助陸戰裝甲集群戰鬥,阻礙地面集群沖鋒。空中少有安裝這種武裝的,因為這種武裝殺傷力並不足,且空戰中容易被靈活戰機鎖定秒掉。

“尚父”級別冰凍戰機在的這次戰役發揮了極大作用。

聯邦主力艦隊在戰役中被輪番騷擾,而按照“艦隊速度取決於最慢戰艦航速”的理論,薪火軍的空中騷擾只要讓其中跑的最慢的一艘戰艦遲滯下來,聯邦艦隊軍團就不得不整體慢了下來。

聯邦指揮官看在遇到騷擾襲擊時看到天空中爆開的深藍波紋,以及徹底降速只能靠著力場保持懸浮的戰艦,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那就是放棄戰艦繼續保持速度機動,還是犧牲艦隊速度保持兵團不漏。

最終一字長蛇陣上的各個分艦隊指揮官都選擇額“磨蹭”。

原因也非常簡單,“舍棄”是需要決心,而在戰爭中下達“舍棄”的決心,需要一個又決斷的領導者,提供非常明確的的戰鬥方案!

例如項羽在下達“破釜沉舟”這樣重大舍棄決斷,是有了明確攻擊秦軍的戰鬥方案,並且身先士卒準備戰到最後一刻,而非像當時其他將軍那樣戰役失敗,在親衛的保護下舍命而逃。故在他的命令下,進攻是高山落大石一樣,整支部隊在行動過程中是沒有任何猶豫的。

但聯邦現在艦隊高層指揮體系,可沒有項羽這種王霸。聯邦防衛部那幫文官階層,是要功績,而不要汙點,故在這次戰役中設定了“向北平推”的籠統的命令。

在這個平推過程取得成功,那是“上峰”的功勞,而損失了戰艦,則是下面分艦隊的指揮官要承擔全部責任,甚至斷掉軍事生涯。

並且,作為聯邦“無敵”的代名詞,各個艦隊都是由混資歷的貴族,

在這樣顧慮下,星海聯邦所有分艦隊在前進事後,遭遇戰術騷擾,無一例外,都是被迫整體遲鈍下來。

聯邦艦隊中的一位隨艦雷達人員,在戰後回憶錄中如此描寫到:我親眼看到大家裹步不前,但是卻睡夢中的陷入泥沼一樣,動不了。

在世界屋脊上,當薪火軍的多個縱隊大膽穿插,事後那些復盤的聯邦軍事專家模擬扼腕而嘆,聯邦軍錯失了最重要的伏擊窗口。

接下來,就是一艘艘榮耀戰艦在空中被擊落,賽特斯轟炸艦被摧毀過程了。(上一章的內容)

回顧到現在,當艦隊墜落後,對聯邦來說,就等於西周丟了王師

隨著六月六號淩晨,薪火已經進行空中掃尾工作,

薪火方面發現此戰中聯邦分艦隊已經折躍回了廣府(張天賜那邊)

高原的指揮官,楊百萬將手在地圖上對著包圍圈內余下聯邦艦隊一點:“要在上午四點到十一點這七個小時內,將蒼天(對星海聯邦此次艦隊代號)的第二第三分艦隊,一共十三艘戰艦吃下去。宣判聯邦在東半球的完敗!”

六月八號,隨著聯邦艦隊在山巒中墜落“汙染當地環境”的事件在網絡上傳播,一直以來平淡宣傳遮掩下的慘敗再也擋不住了。

恥辱性的失敗讓聯邦巨震。網絡傳媒中在當天早晨到處都是“怎麽辦”“完蛋了”的聲音。

舊勢力末期花費舉國力量打造的超級武器,在宣傳中越是強大,在被擊毀時所造成的心理震撼也就越大,

例如清末的北洋十鎮,日帝的大和號,以及近古時代三戰中阿美瑞卡的福特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