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文明之劫

天心歷26年,在葛須文明的巴克爾星,開始對文明的晉級發起了沖擊。

巴克爾的造艦計劃在進行,且更隱秘的計劃在巴克爾月球上修建起的“環形能量設施”,也是以“物理實驗”的名義進行。

由於葛須文明各大盟會(資本)都沒有支持,資本背後的話筒也沒有絲毫報導的興趣,所以這次工業革命的爆發顯地非常突然。這是要在一顆星球上就集成向高級文明沖擊的條件。

核聚變產業化工程,是以公開的形式全面招標,能做配套的小型公司,需要貸款,缺乏的產業鏈,則是軍方進行投資補上。

原本打算以注資為要挾的各個大盟會,陡然發覺巴克爾星上的將軍試圖單幹。

葛須文明的盟會元老們就宛如一個等待被舔的仙女,結果發現她認定的舔狗,跑去酒吧撒幣泡妹子去了。

葛須文明中對於在巴克爾星上如此超規模的撒幣,那是冷嘲熱諷,認為這是絕不可能完成的。

其中是列舉了多種理由:其中一條就是整個葛須文明,上百個星球的盟會都沒有完成的事情,怎麽可能一個星球就能完成。

於是乎,各方在哈哈大笑中,等待著巴克爾星球的失敗。

但是這麽一個擅長於聯盟合約的文明,似乎忽略了類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典故。——亦或是這裏漫長的歷史,並沒有產生類似這樣膾炙人口的哲學經典。

衛鏗這邊回顧主世界古工業時代:大凡是國際合作,十有八九都崩潰,例如全球核聚變的合作工程,歐航天局的伽利略計劃、歐空局火星探測計劃,仲俄的大飛機合作工程。

少有的國際合作成功範例:國際空間站,還是毛子解體啥都賣,歐洲全部被收割,美國一家獨大的時候才完成。——即一方弱勢到了無法反抗。

所以,稷中一開始就沒打算和這些盟會合作。

搞大型工程必須要有動員體系,以地球歷史為例,要維持一個動員體系的方法,只有兩種。

第一種,殘忍,缺乏普世道德,完全利益中心化的帝國,是能湊齊足夠的商業資本,依靠資本來動員。這需要一個有軍事強勢維系的“金融中心”體系,且擁有大大的基本盤資源(廣闊之名第)來吸血,但事實上任何“帝國”體系,當其基本盤越大,派系越就散亂,團隊會越來越貪婪,最終鎖死。

而第二種,就是靠著良好公平的體制,以及理想來凝聚團隊,從而組織動員。

巴克爾星這裏,衛鏗確定自己團隊中存在著不少執念者。雖然這些執念者多少有些剛愎自用。在眼下大潮起來事後,他們抓住機會在“學識”和“精神力”等領域晉升後有些忘乎所以得的狂妄。

盡管衛鏗可以預見,這次科技晉升後,這些“科技強人”在結束合作後,會在葛須文明內整出各種幺蛾子,類如安布雷拉在生化危機後,各種派系的科學家整活一樣。但眼下,這些執念被夢想統合,是可以用來實現大目標的。

衛鏗:關於如何避免執念者入魔,就需要不斷的用夢想來修補執念錯誤。

當一個池子挖好後,就必然會出現魚兒,

巴克爾星公開核聚變計劃後,就賞罰分明一步步的開始了計劃。其並非優先“構建”繁榮的經濟。衛鏗:某些繁榮經濟只不過是幫助統治者穩定統治,對文明的晉升甚至只有副作用。

首先,在所有新建造的礦產城市,商業城市中,重新開展文化教育。大量學校開始布置,一個個研究所開始建立。

這些新建城市將不會有夜總會、酒樓這些“經濟繁榮”的象征。不過建有圖書館、公園、科教館。而超市,公交車站都是平價的消費場所。

剛剛從礦產采掘業轉型為初級制造業的工人們,開始有能力供應下一代脫產進行文化的熏陶。——雖然只能維持一代這樣“淳樸上進”的氛圍,但對於想要飛躍文明來說,這足夠了

聚變反應堆需要的一萬多個產業鏈,就如同修仙界煉藥需要主輔藥一樣,一個都不能少缺。

而社會文化上同樣要準備好。社會此時就如同一個“丹爐”,氛圍就如同“藥性”,就像調和藥材是要防止藥性相沖,現在作為最高統帥的衛鏗需要將各種社會矛盾都消除掉。

正常文明想要湊齊這一切都是很難的。

衛鏗:現在有“天心盟”的暗中助力,只要一個地區的社會氛圍到了,就能立刻注入高等科技。

天心盟現在,從一個個下位文明找到一個“關鍵穴道”(執念者)和“經脈”(擁有重要社會關系的人員進行天位化),導入文明晉升必須得“科研”和“管理”,

這就宛如一個高人可以傳給他人數個甲子的功力,但必須要找“少年”清奇的骨骼,和良好的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