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1章 玄色的鈍化

主世界3844年,主世界局勢已經發生變化。隨著“田園”的營造,太陽系內曾經的“自然風光”不再。

太陽系內圈並不知道有巢氏計劃發展,他們只覺得周圍的星空日益消失不見了。

星海田園的擴張速度是五十年前的六倍,在某些星海方向上,田園鋪設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二十一世紀所設想的宇宙航行速度。

這也就意味著幾個世紀前的人類文明那種“先到地心然後逐漸湧出地表”的宇宙殖民方案,在新的世紀即將被這種“星田戰略”取代。

這種取代就宛如歷史上的摩托車和電瓶車一樣,一開始是誰也不知道,二十年後兩種技術路線誰會取代誰。

因為在基礎物理學應用不明朗的情況。技術路線,會隨著思路分叉,不斷地嘗試。

衛鏗作為星田裏最有經驗的“星農”,

此時星海中“伺候莊稼”也是要講技術的,嗯,將雜亂無序的星塵,調節成為可以整齊承受光子糾纏的程度。不同的星農,水平是參差不齊的。

大部分外太陽系的星農,目前已經達到了,可以將“五十光秒內星空基點塵埃”在一刻鐘調整好。——這種“星塵”調整,類似一千年前篳路藍縷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一個鋤頭下去,翻一塊地。”

而衛鏗“鋤地”的速度是最快的,現在脫離太陽系的曾經“荒地”百分之九十都是衛鏗翻的。(七個世紀之前,衛鏗是戴森環制造信息焓主力,現在是耕地主力,作為中人啊,在吃苦耐勞,肯幹上,是沒話說的。)

目前物質稀薄的星海階段,衛鏗現在正在研究更快的拓展耕地的技術!畢竟物質量變少了。

38世紀下半葉,星田技術的高速進步,類似二十世紀末期到二十一世紀初期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進步速度。

集成電路的最終進步極限是三納米排列,而星海塵陣,在現如今驗證的擴展效率極限是光速十分之一!

當星海變成了星田大平原後,帶來的是這一代太陽系人類世界觀的變化。——該世界觀變化也就相當於二十世紀末期七八十年代的老人,變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新生代在“app”“共享經濟”“外賣”之類的習慣變化。

當代太陽系內新生人類:沒必要再利用大星體引力中心的相互作用介質(二十一世紀叫做星體潮汐力)進行星際隧穿了。

這造成了,這一代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發生巨大改變。

舉個例子,二十一世紀俯視一千五百年前的“占星學”,就和現如今三十九世紀旁觀二十一世紀的太空學一樣。

衛鏗幾百年前不起眼的“星田”耕耘,雖然在那時層出不窮的所謂“偉大時刻”報道中不見人言,但在眼下引起了質變。

首先幾百年前還流行的星海殖民思路,已經如同“航母時代的巨艦大炮一樣”被徹底摒棄。

再者,就是人類的生長發育和日常工作,是否依舊必需“宇宙自然星球”。

自然星球的意義,在於“人類基座”,從出生到古稀這段時間,所有身體發育,思維成長,都離不開與星球相關的環境,這是自然演化帶來的。

就如同所有脊椎動物,在從精卵細胞至於胚胎發育過程中,都需要充分的水環境,不能像孢子那樣,缺水,就脫水,等待有水的時候再生長。

此時主世界“星田”派雖然依舊重視,自然星球,諸如地球,火星,金星上的參照作用,但是已經通過“有巢氏”計劃,培養出了新一代,還是沒有接觸過自然星球的星空一代。

目前這個世紀,太陽系外圍“星田派”已經鎖定比鄰星引力區,規劃出外太陽系星田。

混在其中的衛鏗展望未來:預計在本世紀內,直接在比鄰星內完成星海田園建設。

這是真正走出搖籃,讓人類意識可以離開人類太陽系,在其他恒星系釋放變動力。

這一百年來,星田橫空出世,震撼力不下於二十一世紀仲國這個非傳統老牌工業國,在月球基地建設上徹底超越,靠著傳統資本起家的工業國帶來的震撼。

主世界仍然是主世界,因為厚土依舊願意承載

玄色同盟現在正在面臨重大挑戰。他們對於這“星田”時代的歷史變革,依舊未能用正面視角來看待人類進步,他們如同一千七百年前守舊勢力一樣,在歷史變革時間點中,始終關注點在於“新對手帶來的挑戰”上。

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一個世紀前,第六次位面大戰,技術初次突破的階段。

那時候,在主世界太陽系中,玄色同盟和星環同盟的第六次位面大戰。

而在主世界,純能量太空戰爭只是小荷剛露尖尖角,星環同盟運用土星、木星引力加速高能粒子形成能量體。而玄色同盟則是選擇了太陽路線,以太陽軌道為基礎生產能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