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制高點

朱厚照有些無語,進士出身的,怎麽就叫學識一般了?

其實楊廷和的表現還是非常好的,機智聰明,有禮有節。

再加上他知道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心中自然是願意將其留在身邊。

只不過,他上次給楊廷和挖了個坑,現在還不能這麽幹。

這樣幹了,反而是在害楊廷和。

私自教太子已是忌諱,

太子再垂青?

這樣一來,他必定會被人給嫉恨。

反倒是就此將楊廷和忽略,他才安全點。

反正時間還長得很,不急在這一時。

或者把他貶出京城?

略微思索後,朱厚照便對皇後說:

“母後說的是。我先前不知道左右中允只掌記注,他們也從未和兒臣說過話,只是碰巧見他們在旁邊也就叫了過來。說起來,那個左中允算是尋常,右中允快五十的年紀了還被兒臣嚇得胡子都發抖。”

張皇後聽聞,忍不住捧腹一笑,一雙鳳眼如月牙般,“照兒真是調皮,怎麽能嚇先生?”

“是兒臣的不對了。”雖然作揖道歉,但滿臉都是笑容。

皇後也並非真的責怪,一樣笑得眉眼彎成細線,自然就說的好話,“他牢記職責,知道進退,倒算是個明事理的。膽子嘛,小一點也沒什麽的。”

朱厚照沒想到皇後竟然這麽說。

這找誰說理去?

不過他並不在意張天瑞的前途,所以轉頭又說起其他事,拉起了家常。

“母後,過幾日兒臣教母親一個紙牌遊戲,算的上是一種連猜帶唬人的技法,獻給母後之後也好給母後添些樂趣,而且這遊戲人數不限,老祖宗也可以玩。咱們始終是一家,一家人要過得熱鬧些才好。”

朱厚照所說的老祖宗,是皇帝的奶奶。

成化年間,萬貴妃作亂。害死了許多成化皇帝的孩子。

弘治皇帝被宮女、太監秘密收養,後來又被周太後也就是他的奶奶接走撫養。

張皇後聽聞兒子有此心,自然是萬分喜悅的。

“照兒就是孝順。”

朱厚照故意展現孝這一點,

一方面是接受的教育使然,

另一方面這也是他權力的源泉。

此外,他有一個想法,類似於嘉靖皇帝大禮議背後思慮的想法。

就是道德制高點。

明朝的臣子們始終占據了這點,所以歷代皇帝們要麽認慫,要麽就頂著殘暴的歷史罵名硬剛,要麽躲起來不搭理。

只有認慫才會得到他們的認可,其他的怎樣都不行,

因為他們總是占著大義。

這其中,嘉靖皇帝是玩得比較好的,他雖然不是什麽好皇帝,但是揉捏大臣是有一套的。

他花了二十年去爭一個‘禮’字,在朱厚照看來本質上就是一個輿論的爭鬥,背後則是權力。

不爭這個禮,文臣們把聖人、祖宗搬出來一個個排列好,告訴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當個皇帝到頭來頭等大事是“聽話”。這怎麽能行?

爭了這個禮便不一樣了。

大家都是理解聖人的話,憑啥你們這些臣子理解的就對,

我以及支持我的臣子理解的就不對?

難道聖人打電話告訴你的?

寫下的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話不妨說,理不妨辯嘛。

到後期,嘉靖皇帝那就是出神入化,你再和他談聖人的話、聖人的規矩那都是扯淡,他比你還懂。

如果你非要說我的不合聖人之道,那就來辯。辯來辯去,皇帝總歸是占有優勢的。

因為哪怕辯不贏他也可以物理消滅你。

現在朱厚照也要站到這個道德制高點,先扮演一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出來,到時候他就是天上地下無人能擋的好太子、好皇上,

而且他計劃中要辦的事,沒有哪一樣不是為了服務百姓,為了振興國家,到那個關口,就讓這些道德先生自己說,

誰贊成,誰反對!

這幫家夥天天都在講仁義道德,在講忠君愛民、為民請命、淡泊名利。

那就好好來講一講,朱厚照能在輿論場上卷死他們!

坤寧宮外,一名宦官緩緩而來。

“皇後娘娘,陛下下朝了。”

朱厚照眼睛一閃,他其實心中想要知道今日早朝的結果如何,不過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

結果已定,急也急不來。

這份臨事靜心的功夫,也是多年經驗養成,因為以前因為急、慌而辦錯過許多事,吃過許多虧。

張皇後收攏衣袖起身,“照兒,你父皇喜歡你陪,這便和母後一起去,若是陛下心情不悅,你要記得多講好話。”

“好的。”

“希望不要有什麽不開眼的臣子亂說話。”

朱厚照又含著笑說:“應該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