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變化從這裏開始

幾位尚書從東宮出來後心思各異。

似韓文這樣有些道德水準的,對於太子今日提的要求倒有幾分振奮之感,他話也不願多說,沖著各位同僚行禮告別:“戶部為天下錢糧之所在,在下這就回部裏署理部務了。”

劉健也有任務,“好。等王威寧抵京,貫道你再來內閣。整軍之事,我們幾人怎麽也要給殿下一個交代。”

“是,理當如此。”

屠滽眼珠子轉轉,他原先心情是很高興、放松的。

畢竟早前在王越是否任三邊總制官一事上,他就和太子靠近。後來左順門之變裏也沒有他。按道理來說太子殿下也該認他為自己人了。

沒想到這往後吏部的事情怕是少不了。

太子殿下兩次提到京察,雖說都是‘舉例子’提到的,但只有笨人才會覺得僅僅是舉例子。

也不想想領導為什麽舉例子老是舉到這事兒?肯定是這一塊要被關注了。

且太子殿下的決心已經表了:只要被我關注,我就把你盯死。

萬一裏面鬧出什麽醜事,他這個吏部尚書少得了一頓罵?

最好的辦法,就是叫殿下不要關注這裏邊兒的事。

“我也回部裏了!”

屠滽行色匆匆,首先他自己要把京察那一塊的事情搞清楚再說。

他之後,工部尚書曾鑒,禮部尚書傅瀚也全都邁過宮門回各自的衙門。

看的劉健和謝遷心裏一陣舒坦。

“看來大家的苦日子要來了。”謝遷大嘴巴,說起來還挺歡樂。

“歷朝歷代最怕奸臣庸主,於喬,機遇難得,這個時候就不要說苦了。”

謝遷心想,忘了忘了,李東陽不在,他不能跟這個耿直首揆開玩笑,“劉閣老說的是,我這也就是說點趣言,作不得真。”

“你還兼著刑部的職責呢。還不趕緊回去瞧瞧刑部有什麽要緊之事?”

“是了是了,我這就告辭。”

這個時候旁得不怕,最怕出什麽紕漏。

人家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太子這雖不是新官,但總歸是監國剛剛開始,可不要觸這個黴頭啊。

那可是個殺過人的主。

說起來,張鶴齡和張延齡要慘了。

……

……

三日後,

一路奔波的王越終於進京,陪同他的還有當日他推薦給太子的廣寧衛指揮同知楊尚義,當然現在已經是甘肅衛的指揮同知了。

王越比之一年前要虛弱了不少,不能騎馬了,只能坐馬車,以往頭上還有些黑發,這一年操勞過去,已然全白了。

他這邊一入城,張天瑞就趕緊從書院裏把胡覓和談允賢兩位大夫都給帶上,另外還有太醫院的太醫。

這是東宮的旨意:王越入京後,先診治,後入宮。

這是太子要展現的一種態度,為國立功的大將軍就是要待遇好。

同時也是一個‘藥方’,因為王越有些虛榮,他就吃這一套,有這個旨意,他心裏舒坦。他舒坦了,就能多活幾個月。兵部尚書就能多當幾個月。

所以張天瑞害怕王越的車馬直接就奔著宮門去,幹脆就在半道上攔住。

他把來意一說,王越果然受用,在場還有楊尚義一眾武官呢,這面子可是足了,“臣謝殿下厚恩!”

“這兩位,是醫學宮的大夫,胡大夫和談大夫。還有邊上,是太醫院的李太醫,也是殿下派來為將軍診治的。”

其他人倒沒什麽。

談允賢款款行禮,叫人一看,卻是個女性。

“這……”

張天瑞知道王越的意思。

談允賢則面無表情,目視前方,什麽也不說,她自己也要習慣了。

“將軍稍安勿躁。等兩位大夫給將軍問了診,下官就和您介紹一下書院,自弘治十一年春將軍為國遠征,這一年來京城可也有不少變化,其中之一就是這書院。”

書院的牌子麽,白底黑字,寫的是不錯,但朝中寫得一手好字的人不在少數。

王越看不出有何玄妙,自然也就不知這變又是變在何處。

“那就有勞張諭德,也有勞各位大夫。”

李太醫、胡覓和談允賢微微頷首。

他們這些大夫平日裏也很忙,但王越是七十多仍然上戰場的人,即便他聲名有些問題,但心中一份敬意也少不了的。

到了書院內堂,楊尚義扶著王越坐下,

李太醫、胡覓和談允賢分別診斷,又一起商議,王越有些咳嗽,大概是西北的風沙太大,肺不太好。

“……胡大夫,談大夫,那咱們就這樣開?”

“自然是聽李太醫的。”

張天瑞一直保持安靜,等到診治結束後,他才開始說:“書院是殿下極力要求所建。最初是覺得百姓生了病後求治無門,因而想著將窮苦人家的孩子召集起來,教其醫理,授其醫術。為此,下官找來了胡大夫,後來胡大夫要收一個女徒弟,這有違禮制。我便去找了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