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深得人心

張鶴齡和張延齡出宮的時候還是有些懵懵的。他們都有些錯愕,搞不明白這一切是怎麽發生的。

張皇後竟然不再維護他們了?

這讓兩人頭一次覺得有些危險。

太子殿下是明顯不喜歡他們的,如果張皇後都不能在太子那邊把他們保下來,那麽以後指望誰?

朱厚照則是帶著怒火回的東宮。

這兩個草包實在是礙眼。

“劉瑾。”

“奴婢在。”

“明日,你將毛語文宣進宮裏來。”

內閣的燭火一直未熄滅,東宮也差不太多,辦事員有辦事員要做的事,領導也有領導要考慮的關節。

朝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事務的發展也都是動態的。

朱厚照在考慮,如果臣子們發現太子可以搞定壽寧伯和建昌伯之後會產生什麽影響?

這些影響,不一定都是他這個太子樂得見到的,但它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該發生的就會發生,而聰明的人是學會利用這些影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說……

會不會有人繼續上奏,陳述這兩人這些年的不法之舉,要求治他們的罪?

如果這些奏疏上來了,他這個太子是包庇呢還是不包庇?

從他本身的目的性來說,當然是不包庇的好,所以如何達成這個目的,就要有計劃、有手段。

他上輩子就是個善於琢磨心思的人,只不過當時沒什麽用,這輩子倒是如魚得水了。

當然,那些計劃和手段,暫時先不能影響了整軍的旨意。

“劉瑾。”

因為冬天,還有些冷。朱厚照叫人給他再披一件絨衣。

劉瑾輕手輕腳過來,看太子的動作眼裏有些驚異,“殿下,已經是夜裏了,還要出去?”

“提個燈籠,陪我去一趟內閣。”

朱厚照抖了抖肩膀,找了個更為舒適的姿勢,隨後走在前頭出了殿門,剛踏出去又說:“著人去吩咐禦膳房,一會兒弄些清淡的粥,加些點心,送到內閣去。”

“是。”

像是這種籠絡人心的手段,雖然老套,但該用還是得用。

其實老套這個詞,本身就包含著有用。沒有用怎麽會用到老套呢?

內閣裏,三位閣臣和六部九卿都在,有的坐著,有的站著,三兩人聚成一團,指著紙上的東西不停討論。

內閣的陳設無非就是幾張椅子,幾張桌子,對於朱厚照這個看過豪宅的人來說,這實在是簡陋。

但就是這麽個地方,每天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大部分事情。

“殿下?”因為朱厚照不讓人發出動靜,是謝遷發現了他,隨後放下毛筆過來行禮,其他人也是聽他麽叫,才在驚魂之後反應過來。

“臣等,參見殿下。”

“都起來吧。”朱厚照擺擺手,兀自走了進去找了個椅子坐下,說道:“明日,本宮就要下旨將在外營造的京營全部召回了,此事拖不得,緣由你們也知道,不得已,叫閣老和各位尚書連夜制定整軍的具體方略,辛苦各位了。”

這些年來弘治皇帝雖然也體恤老臣,但也沒有親自到內閣來慰問過,殿下開口說明來意,是怕他們太過辛苦,這話也是暖心之語了。

其他人還好,要麽是重臣,要麽是老臣,皇帝總歸溫言過幾句。但韓文年58,在這裏面算年輕的,又是初拔為一部尚書,於太子這的這番話很是感動。

“為人臣子,本就應肝腦塗地,太子這番話真是折煞了,臣韓文愧不敢當!”

“不不不,你們都當得起。都是朝廷的忠臣。”朱厚照笑著道:“本宮已經叫人去了禦膳房,叫了幾碗小米粥,天氣寒冷,夜裏更甚,到時候各位先生就以粥暖肚。”

“臣等謝過太子殿下!”

朱厚照目光掃過這裏的人,一年多的時間,這些聰明人多多少少也該看透他這個太子了吧?

政治上的對錯,有時候是沒辦法的事。就像馬文升、吳寬,誰也不能說他們就是那種壞透了的臣子,可局勢使然,

那種時候不要說一兩大臣了,就是皇帝的親屬,皇帝也只能割舍。

而諸多風波之後,這些人還在。

朱厚照不禁一番感慨。

但他這個位置,注定了他即便想流露情感,也不能當著這麽多人。

他最後眨巴眨巴眼睛,說:“好了。你們……你們都忙吧。我就不耽擱你們了。”

“是。臣等恭送太子殿下!”

走到門口的時候,朱厚照背對著他們,開口講:“你們都是大官兒了,這時候要想想自己當初讀書時的理想,想想自己在史書上的名聲。本宮注重的是實效,在本宮這裏,什麽都不如為百姓做件實事更重要。”

“殿下英明!”

幾個老頭兒在皇太子走了之後起身,但第一時間大家都有些沉默,一來是沒想到太子會來,二來是沒想到太子最後會說出那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