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沒有奸臣,都是忠臣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告訴百姓們,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劉瑾當庭宣讀的聖旨簡潔異常,甚至都不像個‘有文化’的人應該寫出來的。

但朱厚照命人大印一蓋,這又確確實實是一封聖旨。

至於聽得懂其深意的人則有些心情復雜的看了眼皇帝。

為什麽要這樣寫?

這是當年朱元璋下的聖旨。

朱元璋泥腿子出身,天上地下一切規矩都是他的規矩,他聖旨就這樣寫,誰能有辦法?

現如今,當今聖上把當年太祖高皇帝的聖旨原封不動的抄了過來,什麽用意?

朱厚照彎了彎嘴角,“這道旨意是朕親手所書,即刻起傳於內外,務必使京中大小官員和普通百姓一一知曉!接旨吧!”

接旨,只能接旨。雖說有點不上路子,但這是祖宗寫過的聖旨,說起來都可以是祖制。

“臣吏部尚書王鏊,接旨!”

“臣戶部尚書韓文接旨!”

“臣詹事府少詹事楊廷和接旨!”

……

出來講話的人越發的增多,這都是皇帝這些年培養出的自己人。

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外面有太監高亢的聲音,“陛下!騰驤左衛指揮使常飛求見!”

朱厚照坐回龍椅,頭擡了擡往外看去,“宣進來,看看是什麽事。”

“宣!”

常飛是懷遠候次子,開平王常遇春的後代,在軍學院有過學習經歷,現任騰驤左衛指揮使,他這樣的勛貴,是皇帝鐵杆的鐵杆。

“啟稟陛下!臣奉令在京中維護治安。但今日早間以來,京師百姓聞韃靼入寇訊,情緒激昂、聲不能止,並自發遊街喧嘩,說要抓住奸臣,為國除害!”

“什麽奸臣?”朱厚照坐在上面詢問。

“就是……要阻止皇上出兵的奸臣。”

此話一出,內閣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人臉色全都大變!

阻止出兵怎麽和奸臣就這樣劃了等號了?誰在背後運作?!

李東陽也似乎明白為什麽皇帝這樣一個在文華殿讀書好幾年的皇子,忽然間下了這個大白話的聖旨!

他就是要讓京師的百姓都聽得懂!

聽得懂皇帝是要出征的!

皇帝這是和百姓結成了一隊,這下他們這些人就是再能說,又怎麽敵得過天下悠悠之口?

原本他們可以像劉大夏給韓文按罪名那樣,將其打為奸臣,可現在形勢反過來了。他們失去了這個制高點,

那麽反對皇帝、並借此求直賣名之路是走不通的。

這個時候還反對皇帝就要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赤子之心,堅持心中的道義,哪怕因此身敗名裂也在所不惜!

朱厚照則在心中冷笑,大明朝要真都是這樣的大臣,那國家也不會搞成這個樣子!

“朝廷沒有奸臣,都是忠臣。”皇帝站了起來,攤著手,“遵了聖旨,還有誰不是忠臣嗎?”

劉健已經是老官僚了,但面對皇帝這樣的手腕他也很難不心驚。

當今天子,可追古時人傑!

這樣的話,即便六科封駁聖旨其實也起不來什麽風波,無非就是拉下來、定個奸臣的名聲,然後換個人罷了。

眼看局勢漸定,皇帝不再客氣,“傳旨,上直親衛中振武衛、宣武衛、興武衛、英武衛、金吾前衛、後衛,羽林左衛、右衛共八衛按令出征,前出接敵,大明國境內,有外族敢稱兵者,皆斬!”

“傳旨,令大同副總兵官楊尚義率領騎兵部隊向寧夏方向移動,尋機殲敵,凡有後退者,斬!”

八衛士兵一共四萬五千兵馬,楊尚義的騎兵部隊是兩萬兩千人馬。再加上寧夏、榆林、甘肅等本身就在邊疆的士兵,就這麽動一下,少說二十萬兵馬圍繞著火篩部。

這種情況下,朱厚照其實不擔心打不打得贏,主要還是擔心火篩會溜。不過這幾年明軍一直避讓,火篩會選擇打一下的概率也蠻大的。

朝廷的兵,是夠的。主要是沒有稱職的將領。皇帝的聖旨裏還沒明說,也讓一眾大臣奇怪。

武將啊,還是不夠。

從弘治十七年至今,朱厚照搜腸刮肚,就只想到了一個名將,此人名為周尚文。

他是世襲的軍籍,接的是西安後衛的指揮同知,他打仗多謀略、擅長騎射,今年也已經整三十歲了。

歷史上能夠出頭,得一直等到安化王造反,作戰有功才逐漸升遷。所以說軍學院的學生請戰是有理由的,沒仗打怎麽當將軍?

武將缺乏,僅有的一個更為珍貴。周尚文一離開學院後,朱厚照便安排他升任指揮使。單獨領振武衛,後來各等級衛演武之中,周尚文表現都不俗。

當然,以他的資質,要想作為此次出征的大元帥是不夠格的,在下面當個前鋒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