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如果朱厚照是一個宋仁宗或者他父親明孝宗那樣的皇帝,那麽劉、李、謝的三人內閣其實很合適,沒什麽問題。

但他不是,然後往那個龍椅上一坐,他忽然發現,這些老頭都是德高望重的三四朝老臣。這樣的人你要做的事說服他很難,可老是和他鬥,朝廷的面子上又不好看,所以不自覺的就會有一種憋屈的感覺。

與此同時,他自己也不是弘治十年時的小孩兒了,手中權力的逐漸增大讓他越發膨脹,幾年前能忍的事,現在不想忍,幾年前能妥協的選擇,現在不願意妥協。

人就是這樣,作為皇帝他在影響環境的同時,其自身也在被環境影響。

送走了這些大臣之後,侍從室的條子上還有國子監祭酒張天瑞的名字。

朱厚照用手指捏了捏雙目,強壓下心中的一些情緒,吩咐道:“宣吧。”

劉瑾小心翼翼,“陛下,要不要休息片刻?”

“不必了,你讓他進來。估計也等很久了。”

張天瑞的膽子小,所以都會提早過來,他擔心萬一皇帝前面議程結束得早叫皇帝等了怎麽辦?

進來之後施臣子禮,隨後雙手舉起,將奏疏送上,

“這是前日陛下下旨,要臣上奏的書院情況,臣回府以後苦熬幾日,如今都已經在上面了。”

劉瑾去拿了過來,皇帝接在手裏,也不急著立即打開看,

“格物學院怎麽樣?”

張天瑞低著頭回稟說:“按照陛下吩咐,正在教授算術學和格物學,出了一些成果,不過臣覺得也沒什麽實際的大用處。”

朱厚照嗤笑一聲,“你讀了一輩子的之乎者也,當然覺得沒用。不過如此漫無目的,估計出成果的速度也會很慢,還是要以問題為導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有進步。另外一個要注意人才,那種好奇心特別強的,願意鉆研的,你要留住。”

“那其他人怎麽辦?”

“給出路啊。戶部顧侍郎去了浙江,過段日子他也應該回京了。到時候你記得提醒朕,書院和少府之間要有一個接洽,不願意去研究那些枯燥的問題的,反正也會了些算術,就讓他們去管理賬冊,朝廷現在正是用人之時。願意留下來的,那是希望所在。現在有表現好的嗎?”

張天瑞不敢說沒有,就是編他也要編出一個名字,否則這工作匯報的叫什麽。不過好在他心中有人選,“有一人叫石成器,他回答了為什麽石頭沉於水、木頭浮於水的問題,後來又根據陛下說的力學二字繼續鉆研,現在像瘋魔了一樣。”

“希望他真能成器吧。”

“陛下聖君在朝,一切都會有上天和祖宗保佑的。”

“書院這個地方,朕怎樣都是關心的,那裏知行合一的講學、懸壺濟世的大夫培養,每一樣都是利國利民的善政。如果有一天,朕想要找懂治水的,你報得出名字;朕想要找當世名醫,你也報得出名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大明朝人才濟濟,那你張天瑞就是驚天之功,朕可要重重的賞你。”

張天瑞聽了這話喜不自勝,連忙跪地叩謝。

邊上劉瑾似乎看出了皇帝的喜愛心思,於是往前兩步,低聲說道:“陛下也許久沒去書院看過了,是不是要再去一趟?”

朱厚照喜歡那地方,倒不是說那裏多好玩,主要是當你天天面對那些閣臣、喘不過氣覺得窒息的時候,自然就會喜歡那裏了。

皇帝沒有馬上否決,而是先問了一句張天瑞,“祭酒覺得呢?”

就是說皇帝想要出宮。

這話,張天瑞不敢接,但皇帝的威嚴已經不是當日的太子了,他不敢說不好,便吐出一句和稀泥的話,“陛下要臣做什麽,只需一道旨意,臣必定竭盡全力。”

邊上劉瑾閃過一絲絲的不屑,文人就是端著,既想要皇帝賞識,又不想著說好聽話。眼前這情形就是頭豬也看出來皇帝的心已經動了。

但朱厚照不和他計較這些,這是個老實人,讓幹啥幹啥。

“劉瑾,你安排一下吧。”

“奴婢遵旨。”

……

……

李東陽下值後拖著老邁的身軀回到府裏,他已經五十九了,純純的高齡,伺候了幾個皇帝,到了如今的高位,但似乎也逃脫不了那個命運。

皇帝對內閣的不滿已經要溢出來了,所以今日這事他是不得不為,回到家剛不久,他便叫府裏下人擡了轎子去找劉閣老。

今日在乾清宮的情況,他們都是看得清楚明白的,劉健只是不說而已。

劉府的下人引著他、特別尊敬的把他帶到書房。

輕推木門,屋外的風吹得燭火搖搖晃晃,就像他們這些已老之身於朝堂旋渦之中一樣。劉健的身體還好,李東陽走路已經要微微彎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