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帝王無情

朱厚照從來都不是一個殘暴的人,至少他自己認為不是。他有現代人對生命起碼的尊重,所以他限制錦衣衛那些慘無人道的酷刑。

其實《皇明寶訓》裏有明言:元以寬仁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這裏的寬,不是指對百姓寬,而是對官員寬。

但朱厚照限制錦衣衛,說起來也可以講是違背祖訓。這怎麽就沒人說道呢?

除了酷刑,像前些年和他作對的吳寬、程敏政這些人,他也沒有說直接殺掉的。近些年劉大夏也是關在牢裏、劉健還當著官……

什麽意思?

後世人都說大明文官毀了天下。這話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說的。其實站在文官的角度看一下,大明皇帝也沒幾個正常的。

人們只喜歡那種一點私心都沒有,全心全意只為了國家的忠臣,這樣的人當然需要贊頌,但是作為皇帝如果以這種心態去要求臣子,不僅達不到目的,而且會異常痛苦。

因為一個人最大的私心,就是讓其他人無私。

基本上,朱厚照還是一定程度上認同大臣的,而且明朝在弘治正德年間,還沒有出現後期東林黨的那些破事。

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他今天他下旨殺人。

弘治十七年他也下旨殺人。

因為他要‘做事情’,事情一旦開始做,就不能停。要麽就不做。

這是朱厚照的理性。

從感性上來說,推動開海到這個程度,他作為皇帝不斷的展示決心,但還是不斷的有反抗,甚至於他已經當著重臣之面明言:再有阻撓者,朕必殺之。

結果還真有人跳出來。這屬於和他杠上了。

他就是脾氣再好,也不可能沒有一點情緒。

既然如此,那就殺掉好了。

宮裏的太監拉他去午門的時候,一眾官員都心中發寒,這是新君第一次當庭誅殺大臣。

朱厚照從奉天門回到乾清宮之後,其實也帶著一些火氣,他掐著腰來回走動,少了點坐下來的定力。

“陛下,戶部侍郎顧佐求見。”

朱厚照本想說不見,但顧佐不是外人,還是宣進來看他怎麽說。

顧侍郎進來之後,也沒有往日面見皇帝的輕松,邁著小碎步低頭走路,到了近處便跪在地上。

“微臣叩見陛下。”

“見朕何事?”皇帝的語氣明顯生硬。

“微臣鬥膽,懇求陛下能暫息怒火,降下恩旨,赦免楊歸儒之死罪。”

朱厚照眉頭一跳,“皇帝說過的話,是可以不算數的嗎?”

“陛下金口即開,自然不可改易!”顧佐後背開始流汗,說這個話他也是擔著天大的幹系,但文人總歸是要有些骨氣,該說的話他一定要說,“只是楊歸儒在戶部任事頗為勤勉和用心,臣不願看著朝廷的棟梁之才即刻身死,也不願看到陛下將來後悔!”

朱厚照沉默了半響。

當皇帝,總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這個世界是復雜的,並不都是善惡分明,難道所有的壞人都是反對你的,所有的好人都是支持你的?

錯。

更多的時候這話只能反過來說,即所有反對我的都是壞人,所有支持我的都是好人。

“顧愛卿,朕願意相信你說的話是真的。”

顧佐內心感動,皇帝在盛怒之下還能聽進去他的話,這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陛下聖明之君,臣愧對陛下!”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想了一想,緩緩出聲問:“可你覺得……開海重要,還是留下一個有能力的大臣重要?”

顧佐神情一怔。

帝王無情,但怪不了帝王。

“下去吧。朕想一個人靜靜。”朱厚照捂了捂腦袋。

顧佐說的話應當不是假的,楊歸儒這個人在戶部大概率是幹得比較好的,不然顧佐也不會冒著殺頭的危險過來求情。

所以他相信。

但皇帝有時候為了國家連自己的親人都殺,更何況一個潛力型官員?

朱厚照不喜歡殺人,但是他從不在關鍵的時候做一些婦人之仁的事情。

話到這裏,顧佐也明白了。而且一向意氣風發的皇帝在他的面前竟然流露出悲傷的神色,這是以往非常少見的。

“請陛下,寬慰,保重龍體要緊。”

皇帝撥了撥手。

顧佐則有些驚魂不定的離開了。

李東陽、謝遷、韓文和楊廷和等一眾大臣也沒有走遠。他們原本以為顧佐今天要是進去,都不一定能好好出來,沒想到倒也安然無言。

韓文上前,倒沒說什麽話。就只見顧佐搖了搖頭。

“看來陛下真的是動了盛怒。”

盛怒嗎?

顧佐原本也這麽以為,但他現在倒有些不太確定了,“陛下,是想得清楚的。大司徒,楊歸儒的身後事,交予下官來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