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尷尬的五城兵馬司

“陛下借著此事擴充了錦衣衛的規模,以至於京師內外都是錦衣衛的人,甚至於南鎮撫司也放話說在訓練人員,陛下如此舉動,極不尋常。真希望濟之公能從福建早些回來。”

城外的風亭,韓文和閔珪一起為王鏊踐行。

閔珪本身不喜歡錦衣衛,所以也是哼了一聲,“不只是人手,職權亦有擴大,以往五城兵馬司的差事現在也由錦衣衛管辦。這些人手段粗暴,我是實在擔心這樣會有民怨。”

王鏊則相對輕松,“你們兩位是替我踐行,還是泄怨?陛下的借口抓得巧妙,任誰也說不出話來,這又怎的了?五城兵馬司貪腐橫生,早就沒有了太祖太宗時的風采,如今陛下要做不夜城,以這樣的兵馬司,如何任事?而且你們不必太過擔心,陛下手段其實並不激烈,便如五城兵馬司就是讓兵部自己整頓。實際上,明明可以由宮裏來整頓。”

“老夫知道,朝中還有些聲音說陛下是取了巧。而且即便有什麽人一時失職,也不該直接甩開,君不信臣,是兇非吉。可如果陛下仍然要五城兵馬司來負責京中治安,勢必得大力整頓,這裏面的事可比處理些地痞流氓要復雜多了。再加上不夜城開業在即,時間上也等不及整頓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皇帝的法子其實帶有政治上的妥協。

韓文和閔珪聽了若有所悟,“可擴充錦衣衛也確實是事實。”

王鏊抿了口茶,他也是文官,他不可能對錦衣衛有什麽好感,但帝師說到底也是臣子。

“此事……老夫也想了較多。其實若是外臣屢屢抗上,則廠衛必會大興。這是我大明無法祛除的痼疾。陛下想做一個有為之君,一旦碰上外臣陽奉陰違,除了扶廠衛,還能有什麽辦法?《道德經》有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廠衛其實也是外臣自己‘養’出來的。”

“總而言之,有些心不需要我們去替陛下操。當年太祖皇帝設錦衣衛、又撤錦衣衛。難道當今聖上不知錦衣衛的利弊?”

這件事讓許多人產生抵觸的原因還是因為此刻尷尬的五城兵馬司。

文官系統本質上還是一個整體。唇亡齒寒也不是幾百年才發生一次的神話故事。今天皇帝不高興把五城兵馬司丟在一旁,明天會不會就是別的衙門?

“唉,”閔珪搖了搖頭,“也只能如此了。不過錦衣衛也有一個好,他們最是清楚如何拍陛下的馬屁,所以於百姓也確實秋毫無犯。相比於五城兵馬司的一些畜生,還是好一些。”

“這便是了。”王鏊又敬了敬韓文:“貫道兄也是,你與其愁這些,倒不如幫幫禮卿,度過眼前這一關。”

王鏊作為老江湖,一眼就看得出顧佐目前之局。

韓文剛剛也是一句話牢騷話而已,實際上還是頭疼顧佐的事,“他呀,又要南下了,說是要考察鹽法去。”

王鏊和閔珪相互瞧了一眼,

鹽法裏的事更加不得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閔珪拍了拍韓文的肩頭,“顧禮卿是你一手提拔,你啊,甩不掉的。”

“陛下知道嗎?”王鏊多個心眼問了一句。

“知道的。”

“所以說你們為陛下愁什麽?復套、開海、鹽法……陛下從沒有一刻停過,直到大明真正中興。”

說到這個,他們臉色也都認真起來,牢騷偶爾說說就算了,真的涉及到中興的大志,還是要以皇帝為首,

所以三人舉杯共飲,“盡職盡責、以解君憂。希望能早日看到功成的那天!”

他們三個的踐行酒喝得歡,

兵部衙門氣氛卻非常的肅穆,

五城兵馬司的弊病由來已久,弘治年間時,京城大盜橫行,但五城兵馬司卻連幾個盜賊都抓不了。

後來弘治皇帝只能繞過兵馬司成立了巡捕營。

但朱厚照的老爹對於政治的敏感不夠,這種設置一般不僅不會起作用,反而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互相推諉。

所以他才明確京中治安就由錦衣衛負責,五城兵馬司全都別管了。也算是揭下了這個衙門最後一塊遮羞布。

否則這幫人還會產生‘我幹不好也怕別人幹得好’的心理,所以不僅不幫忙,還要在後面拆台。不然到皇帝的面前,臉上不是很沒光?

其實從正德再往後,朝廷的官銀被劫,五城兵馬司也一樣是兩眼看著。

說白了這也是一種暴力機關,暴力機關的人長期和平,根本就不願意去做那種危險的活。

尤其是品級還不高。

五城兵馬司只有正六品,除了分別有一個兵馬司指揮外,上面還有一個提督。

有時候還會設巡按禦史,但這屬於臨時,朱厚照沒設過。

現在的提督是個武將,名為薛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