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局面

“宮裏的現狀擺在眼前,以往也有成例在先,碰到這樣的事,陛下從來都是一究到底。這個時候要陛下半途而廢,難度極高。”

李東陽和謝遷終於回來了。

原來他們的一幫人也似找到了主心骨。

像禮部尚書林瀚、左都禦史張敷華、新任大理寺卿吳角、工部尚書曾鑒都迫不及待的來找了他。

所說的自然也是鹽課之案。

但李東陽開口便是一個‘難度極高’,弄得其他人也都不好講了。

“司禮監劉瑾趁著陛下重病休養之時,在宮內大舉屠刀。雖說昨日暴雨沖刷,今日什麽都瞧不出來。但人,是有記憶的。”曾鑒擡著袖子重重的說了最後的話,隨後低頭嘆息,“宮裏如今這樣處置……已經走了樣。外邊兒的繼續追下去,又如何保證不走樣?酷吏之流,根本理解不了皇上的準確意思,只一句聖上有命,便無人可阻!”

他們這些外臣拿不到準確的數字。

不過宮裏的動靜不小,旁敲側擊的也知道一些,劉瑾最後殺人就是看個人喜好,跟隨他的人留著,不是他的人平日裏又沒有多親近的殺了。

這種方式引起了文臣的一些不滿。雖說殺的只是內臣,

但司禮監掌印太監這種高位,如何能讓這種人占據?

陛下這次病了,於是便大發神威。

等到下次什麽時候陛下再不幸病了,那倒黴的會不會是他們?

一個殘忍暴虐的太監坐在那個位置上,誰都是擔心的。

當然,這話不好講,畢竟皇帝好好的,你非要說下次生病,這不是嫌命長麽。

“不僅如此,”張敷華也不無憂慮的說:“鹽課之案從來也不是內臣、勛貴之事,鄒澄等人又怎麽說?這案子接下來真的碰到誰,還很難說。”

這一點是他們今日聚集的主要緣由。

因為案子在擴大化,

而皇帝的決心已經不可動搖。

那這樣下去會不會也將他們牽扯進來已經不好講。

總不至於,所有的文官就和這裏的事情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吧?

“依老夫看。販賣私鹽之情形,還是不要與陛下提了。宮裏殺到了這個程度,永康侯、南寧伯也還在獄中。這種情形之下,要陛下饒恕私鹽販子,幾無可能。”

謝遷也不黏黏糊糊了,直接把話講明,“但外庭之事,具體是不是涉及私鹽販賣,這我們可以去講論清楚,不能夠隨意定罪,好似大明朝上上下下人人都販私鹽。這一點無論是陛下、還是大司徒都是認同的。”

眾人點頭,謝閣老講話倒也實在。

宮裏怎麽殺那也管不了。

但他們還是要盡量減少冤假錯案。

最重要的是皇帝對這一點不僅不反對,還會支持。

“第二,便是不涉及私鹽販賣的人。我們可以一同奏請,乞求陛下處置不必過重。一方面可以讓販賣私鹽的底線更加清晰,另外也能彰顯聖上仁德。”

這意思就是說,朝廷並不是找茬,而僅是堅決處置私鹽販子。你不涉及,都好說,你涉及了,就什麽都別說了,要怪就怪自己。

幹幹脆脆,爽爽利利,案子還能辦得容易些。

李東陽點了點頭,謝於喬的智慧還是高於一般人的。

其他人也都沒意見,只要這個‘烈度’能控制,就不會出現到處攀咬的情況。

不然張三李四王二麻全都給拉下水,

他們這些人又如何能夠保證自己不會出事呢?

萬一就有一個人出來指認你怎麽辦。

現在謝閣老的辦法,說白了就是八個字,謹慎定罪,定罪就死。

其關鍵在謹慎二字。

好在他們幾個都沒有主動去販過私鹽,因為他們位高權重,並不缺銀子。

閣老就是閣老。

另外一邊,

韓文、閔珪、王炳的麻煩也不少。尤其是韓文。

鹽政本就在戶部管理之下,顧佐還可以說自己並不分管,他這個尚書卻不能。

兩淮鹽使鄒澄還在瘋著,戶部山東清吏司也抓了幾個人,但這些也都是小官,像走私食鹽這種錢輪不到他們賺,這樣看來倒是救了命。

可另外一方面,兩浙、長蘆、山東等地的運鹽使看到朝廷是這個狀況,紛紛給他來信求情,

其中有些確實是他安排的人!

“……大司徒推薦了他們,卻不是推薦他們去販私鹽的,朝廷法度不能夠遵守,這個時候求情又有什麽用?陛下整頓了宮裏,連勛臣也抓了,饒了他們,怎麽饒?”

閔珪的話是有道理。

但韓文的做人就顯得非常的擰巴。相當於是自斷後路,所有的希望都在顧佐身上了。

“都抓嗎?”

王炳並不去體會韓文的難處,“大司徒此話何意?到了這個節骨眼,凡販私鹽者,皆為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