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歸途

時間從六月逐漸靠近七月,

夏季的炎熱逐漸掃過草原。

出征四個多月以來,周尚文和他的士兵們已經走了上千裏地,他們遇上了永謝布部落,見到了亦不剌,手裏還拿著烏魯斯博羅特的人頭。

當初帶來的糧食是以九月為限,再往後天氣逐漸轉為寒冷,各種條件已經不利於明軍再作戰。

考慮到返程還需要時間,

周尚文已經決定退兵。

這是他第一次走這麽遠,第一次碰到一個完整的萬戶部落,而且還有達延汗次子的人頭,此外,還增加了分化左右翼蒙古的可能。

可以說,剿套是成功的。

唯一的遺憾是,明軍並沒有真正觸碰到達延汗左翼三萬戶的水草地。

而這只能是明年的目標了。

馬榮站在一處山包上,眯著眼睛遠遠向西北望去,漢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再向那邊的天盡頭進發了。

“陛下定下復套之策,就是要花三到五年的時間逐步加強邊軍實力,襲擾韃靼人駐地,收回漢人故土。它自然野心勃勃,但其實也循序漸進,剿套不是反攻、也不是決戰,馬榮,你正值盛年,往後一定去得了那邊。”

周尚文指著更遠的遠方。

到了夏天草原上其實就不舒服了。白天是太陽,晚上是蚊子。

當以往涼爽的春風消失不見,一望無垠的美麗草原變成炎熱煩人永遠看不到盡頭的大草地時,馬榮就知道,他們必須要退兵了。

“當年冠軍侯率領八千羽林軍直搗匈奴老巢,讀史時並沒有感覺,身在草原上才知道那有多難。末將知道大軍即將回朝。其實心裏也想過,向總兵討一路兵馬繼續前進。不過……那亦不剌似乎更信任末將,末將若是戰死沙場,倒是痛快,但會影響朝廷分化左右翼蒙古的策略。”

“你能顧全大局,我很欣慰。”周尚文絲毫不掩飾他對馬榮的賞識,並說:“馬一槐真是生了個麒麟子!”

“周總兵過譽了。”

其實哪裏過譽,

此次出征,這個永謝布部落是馬榮帶的向導找到的,決定打或不打,是馬榮極力建議的,殺死烏魯斯博羅特,讓亦不剌無法選擇的局面,也是他一手營造的。

最後勸降亦不剌,更是他千方百計促成的。

一個年輕將領,通過一次戰役將自己的才能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子不得了。

周尚文是知道皇帝性格的,所以斷定馬榮將來必定是青雲直上。

這也是他堂堂一個總兵官對他如此客氣的緣由。

至於亦不剌,

他親手殺掉了烏魯斯博羅特,往後,不要說在達延汗手下做事,就是去見人家一面都不敢。

除了與明廷修好,他沒什麽選擇。

當然,馬榮說服他的理由,是為了部落裏的女人和孩子,給他們一條活路。

向南的路上,亦不剌也隨他們一起,他得離大同近些。

達延汗眼下估計已經知道自己派出的濟農被殺掉的消息,說不準正發狂的要找他報仇。亦不剌哪裏敢還繼續待在這種地方。

不管怎麽說,明軍此次是個勝利,勝利回師自然人人開心。就是所獲的戰利品中沒什麽牛羊,基本上都還給了永謝布。

亦不剌從階下囚又當回了自己的首領,而多日的相處已讓他和馬榮的關系迅速拉近。

主要馬榮會說一點蒙語,而且對韃靼人的各種生活習性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可以這麽說,回師的途中,他待在韃靼人隊伍中的時間比待在明軍隊伍中的時間還要長。有時候一天下來,說的都是蒙古語。

明朝的青年才俊也讓迥異於漢人的韃靼姑娘生出愛慕之心,

亦不剌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明朝皇帝,而他的屬下們也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再嫁給馬榮。

反正大家都知道,以後馬榮會是很有前途的人。

正巧他又想要學習一下韃靼人的一切,亦不剌便找了個叫蒙爾雅的美麗姑娘天天帶著他。

但馬榮自知責任重大,大明與亦不剌到底是什麽關系,他說了可不算,皇帝怎麽定奪這都是未知之事。

而現在他只能盡量讓亦不剌更加信任他,所以時時跑到亦不剌身邊,

再有當然就是了解敵人,以備不時之用。

這一點也是相互的。

從明軍這裏,亦不剌也更加的了解了明廷。

“……聽你說的許多事,才知道大明皇帝陛下至今雖只有十六歲,但智謀無雙、仁義無雙、見識也無雙。前朝弘治皇帝只生了這麽一個皇子,便生得這麽厲害。”

“天子豈能以常人度之?亦不剌統領,如今你與我們修好,這個選擇真的是萬分的正確。因為大明變了。朝廷已經撥銀百萬,用於戰馬、兵備、軍卒,這是過往幾十年沒有出現過的事。其實我們能夠相遇,說到底都是陛下推動邊疆之策改變的結果而已。但陛下之所以要改變邊疆之策,也是逼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