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嚴閣老!!

皇帝舉起屠刀,沒有人真的可以阻止他撤去兩淮都轉運鹽使司,

聖旨真的出來以後,其他地區的鹽運司都大為震動。

一來,本朝鹽業都是官營,現在朝廷改了新制,竟將鹽場的經營權作價賣給了私人,這看起來可是塊不小份的肥肉。

按照新規,拍賣的價格按照鹽引產量來定。

平均下來,一處年產三萬引鹽的鹽場若要拍賣下來自己經營,就需要支付15萬兩白銀。

這個數字鹽商們拿得出來。

正德元年的九月,鹽場拍賣正式張榜,自京師到兩淮,再到兩浙都為之側目。

當然,鹽運司忽然被撤掉,一樣具有震撼感。

消息來到浙江,兩浙的一些個鹽商上門拜訪梅可甲,

到山東,山東運司自己清查了幾起販賣私鹽的活動,還呈遞奏疏到京師。

但這次在朝廷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動靜,

其實積欠的鹽引,除了有兩淮鹽,還有兩浙鹽、山東鹽等,但這次朝廷只兌付兩淮的鹽引,這讓持有他處鹽引的鹽商們心中難以平衡,

不過鹽政改革,還是如此大的改革,一定是一步一步來,就像取消馬政裏的民牧,朱厚照也是漸進式的搞。

他在改革的程度上很深刻,在進度上卻相對保守,這就是後世所謂的穩重求進。

其他運司遞到宮裏的奏疏倒是說什麽的都有,

甚至有一種亂七八糟的態勢。

內閣後來建議,朝廷要明旨嚴令,除兩淮鹽場外,其他各處鹽運司及鹽課提舉司一切事項照往年依舊,任何人不得輕易改動。

朱厚照同意了。

他甚至沒有去追山東鹽的私鹽之案,因為這種制度設置就給了私鹽的空間,他這輩子別的事都不幹,只查私鹽,到死的時候保證天下還是有私鹽。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鹽之一事,獲利甚重。朝廷將鹽場的經營權拍賣,即便有些變數,想來欲嘗試者也不會少。拍賣之法,定會大成。”

大成則九十萬兩白銀入國庫。

輕輕松松超過往年兩淮的鹽課,而且不要設置那麽多官員,以前一會兒派巡鹽禦史,一會兒又要防止灶戶改籍,行政成本實在是大。

不過鹽場的拍賣也會有另一個問題。

“有勛臣、宗王來問,朝廷新的鹽制,是否準允他們也參與?”

皇帝在射箭,

邊上都是他的寵臣,顧佐、陳季立,以及剛剛以‘出淤泥而不染’一躍而進入京官行列的右副使遊思孟。

遊思孟是剛滿四十歲的中年人,皮膚黢黑,個頭也矮小,看起來一副老實模樣,眼神還似乎呆呆的。

如果不是這次查一下這案子,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得皇帝召見一次。

但就是這麽個默默無聞、又顯得平庸的人,能在那樣的大案裏守住廉潔,的確不容易。

朱厚照並不覺得他一定有很強的能力,可規規矩矩,進取不足守成有余,這應該還是有的。

“不許。”

朱厚照很幹脆的答了那個問題,

“勛貴也好,宗親也罷,他們本就已經領著朝廷的俸祿了。朝廷行拍賣之法,是為了充盈太倉庫,他們呢?最主要這些人參與進去,極易破壞平衡。到時候新法壞在了他們手中,朕是殺人還是不殺人?”

顧佐順水推舟,“若是陛下心意已定,微臣以為當行旨天下,使中外聞之。”

有聖旨這面旗幟,

拍賣所拒絕的時候才有理由充足,否則天天拒絕侯爺、王爺……壓力也挺大的。

這個沒問題。

“這道旨意朕可以寫。但拍賣所也要注意甄別那些商人背後的關系。更加注意,不可同流合汙,一旦壞我新法,那可不是脫層皮那麽簡單。”

三個人心裏震顫。

“臣等不敢。”

朱厚照點到為止,轉而問道:“拍賣所尚缺一個正使,禮卿,你可有推薦?”

顧佐想了想拒絕了,“微臣每日奔忙,接觸的大多還是少府之內的人,要說合適的人選,一時也難以說出。況且,拍賣所正使,這是聖心默定之事,微臣確實沒有想過,還望陛下恕罪。”

皇帝聽出來,顧佐也是想要把手中的東西分一點出去了。

不能什麽都占。

“朕知道了。”

這件事他的確要好好考量。

用人,是他作為皇帝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了,且拍賣所又是新衙門,人沒還找好,很容易變得麻煩。

但這個人不好選,

受他信任的大多都已身居要職,這個正使就是個正五品的官,總不能叫楊廷和、王瓊這些二品、三品的大員去兼任。

而其他一些小官,似乎也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

而且這個職位其實很考驗人,因為是新東西,就要求此人要足夠機靈,足夠聽話,一方面皇帝的意思當事,而不是天天給他提各種老古板的意見,同時還要有能力能夠應對新衙門裏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