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朕之冠軍侯

當初定剿套之策的時候,朝中上上下下想過贏、怕過輸,但沒想過周尚文能把一個部落首領給帶回來。

而且還要招降。

此事沒那麽簡單,當年朵顏三衛先歸順後反叛,教訓在每個人的記憶裏刻著。

捷報遞到宮裏,皇帝與臣子們商討了很久,都知道不能夠完全信任他們,但是左右翼蒙古相爭的大局還是要利用。

也正是因為不能夠讓韃靼人自己團結一心,因而才有今日大朝會之上,皇帝明白了當的向亦不剌講明底線和條件。

而亦不剌的條件也很簡單,

“大明皇帝陛下,永謝布是以部落群聚,以草原為生,我和我部落的男人女人們要想活下去,就需要不斷地尋找豐美的水草地,除此之外,還要有布帛、鹽巴。我不敢提太多的條件,但是希望皇帝陛下能夠賜予並和永謝布一起守衛我們的水草地!如果皇帝陛下願意展現您的寬容,也請允許我們互市,永謝布還需要布帛、鹽巴,可以不用賞賜的方式,我們願意用最好的羊和馬交換!”

亦不剌的話是兩層意思,一他仍然要在草原上生活,二,他希望大明可以保護他們,至少在什麽人打過來的是時候,能夠出兵。

因為他知道,他殺了小王子的兒子,人家當老子的或遲或早都會過來找他!

不過這對大明有什麽好處呢?

換來了永謝布不與大明作對,僅此而已?

“陛下!”

禮部尚書林瀚似乎分外不喜歡這個韃靼人,他端著胳膊怒視一眼亦不剌,說道:“若是和議如此定,那我大明倒像是戰敗的一方了!而且韃靼人,不識王道、不通教化,出爾反爾,大明朝保護了他們、供養了他們,焉知他們將來不會倒戈相向?!說到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臣,附議!”吏部尚書梁儲的情緒更加平和些,他說話和緩,“臣還想請問,亦不剌首領所說的一起守衛,那麽若是大明遭到了小王子的攻打,永謝布又怎麽做?”

朱厚照微笑著,他也在等這個蒙古老頭兒的答案。

“我今日既然站在這裏,投靠大明,自然是共進退!”

“如何保證?!”

“我們草原人都是真漢子!別人對我們好,我們自然對他們好!”

“那麽小王子也對你好呢?!”梁儲聲音倒是不大,但追問之間節奏緊湊,一點兒不落,“達延汗巴圖孟克,雖說難比我皇之萬一,但也是野心之輩,萬一他覺得僅憑自己勝不了大明,暫時忍下了喪子之痛,也對你好呢?”

“皇帝陛下!”亦不剌這種老頭兒,自然勝不過大明能說會道的臣子,所以他只能向朱厚照求助,“我們草原人,沒有那麽多的壞主意,我願意向長生天起誓!”

“起誓不必急在這一時。”朱厚照擺擺手,微笑著說,“朕聽下來的意思,大明是要與永謝布共進退、共禦敵,誰犯永謝布、就是犯大明,誰犯大明,也是犯永謝布。”

“不錯!”亦不剌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

“那朕想向永謝布借三千兵馬!”朱厚照伸出手,“草原之中,最難的是尋找敵人,而漢人是不在草原上生活的,大明的軍隊之中也缺少這樣的人,所以朕要向你借人。既然是共進退,理應相互幫助才是,這你可答應?”

這是要軍權!

說是借,但也沒有期限,難道還能提出來要還不成?

三千騎兵不大不小,也是一支很厲害的軍隊了,真要開口要回去,那就是背叛寫在了臉上。

李東陽精光一閃,“不錯,既是共進退,那便不分你我,永謝布的戰兵自然也是大明的戰兵,反之,亦然。”

當年朱棣也曾組建三千營,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普通人只想活下去,才不在乎是大明還是韃靼。

但是永謝布本身也就是個萬戶,在與明軍一戰中本身就有傷亡,再分出去三千,力量驟減一半,永謝布頓時就此淪落為一個小部落了。

而且這種力量交出去,以後就更加沒有保命之本了。

不過這個時候,這種場合,這些漢人之臣,許多都在質疑他,如果拒絕,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此番說借,不如說是搶!

朱厚照就是奔著這一點而來,什麽叫“聽我號令”?

如果調一點你的人都不行,這個權力都沒有還叫聽我號令啊?

而且這麽做,最容易和自己的臣子取得共識,因為所謂借人……

其實用漢人的話術就叫‘削’,不是削藩,也似削藩,力量小了,控制起來才更容易。

時間一點點過去,

亦不剌的內心頗受折磨,明明秋高氣爽的天氣,但他的後背有汗水流下。

弘治初年時,草原和大明還互市,那個時候的大明並不像今天一樣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