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名利雙收

一場大捷之後,兵部自有封賞,皇帝也在宮中擺了宴,大宴群臣。

不過那是宮裏的熱鬧,對於位置不那麽高的人來說,他們看不到也摸不到,軍學院裏的學生只會覺得那些具體的出征將士們更為真實。

因為裏面有許多人也是從這裏走出去,或者就是認識的親戚及朋友。

近幾年來,當朝廷越來越多的要提拔這裏的人以後,各地世襲的校官以及朝中的勛臣之後都削尖了腦袋往裏頭擠。

軍學院的地位也由此越來越重。

並因此,院正的職務也一漲再漲,最初是書院的張天瑞隨便管管,後來是王越任兵部尚書時往這裏安排自己人,到今天,朝廷已經下旨要兵部尚書本人兼任院正。

否則,裏面有些學生的品級比院正還要高,這隊伍要怎麽帶?

而軍學院雖然還在書院當中,但在行政職能上已經剝離,軍學院如今隸屬於兵部直管。

往後的院正就是歷任尚書。

這樣調整,讓軍學院的各項政策更加靈活多變。

比如,兵部在每次大考或是演武,都會列有一項獎賞:入院學習。

且即便承平年代,也會有偶然立下小功勞的人。

兵部用這種方式作為激勵,不僅聚攏了時而湧現的人才,而且使軍學院獲得了更為良性的發展。

經過多輪變動,軍學院的入院規則已經不止一條,考試、立功……甚至作戰犧牲的將士,如果他的子嗣願意,在身體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兵部也會在核實之後招錄。

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大之後,朱厚照就變得非常重視軍學院的教材編制。

而且他堅持,除了軍事理論、戰役案例之外,還要念一點孔子的書、熟悉歷朝歷代的歷史,反正這個時候沒有國際社會來譴責教材定的是不是合適。

洪武元年,太祖皇帝所頒的登基詔書開頭就寫: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

這就是說,大明是驅趕了大元,入主中原,所繼承的是宋朝的漢人之土,

而宋之前為唐。

唐之前為漢,

漢土有多大?

不知道。

但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其實也不必怎麽渲染,大明周圍還有什麽沒征服的,找個漢唐或是春秋時的記載源頭,然後往裏寫就行了,什麽西域、東北、西南、吐蕃,無一例外。

因為天朝上國思想某種程度上也很霸道,它暗含一個內容,就是我為中央,你們都特麽的是蠻夷,都是我的附屬之地。

我是禮儀之邦,你們叫什麽?

所以你只要寫,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接受,而且接受的很容易。

朱厚照一直覺得,只有擁有大歷史觀的人,才明白大明與韃靼戰爭的意義。否則只會覺得窮兵黷武,徒耗民財。

實際上,戰爭本質上也是一種文化。而文化也會反過來影響這個民族如何選擇戰爭。

現在的軍學院,一幫年輕人給這樣教育,不敢說全部,但其中不少人已經是滿腦子恢復漢唐榮耀了。

男子漢大丈夫,要的就是金戈鐵馬,或者像馬榮這樣為國開疆拓土。

所以宮裏的旨意才特意要他過來,還選了尤址這樣司禮監的太監。

除了他,

皇帝還為了這件事讓兵部尚書王炳過來,

這就叫名利雙收。

書院找了一間最大的書堂,裏面擠滿了人,凳子都叫人給搬了出去,當然,最前方是留出了大概兩米寬的空間。

王炳站在上面,

“聖上有旨,命宣武衛指揮使馬榮在書院之中授課,所講述者,乃是於草原之上的真實所見、與韃靼人交戰的切身之感。正德元年,大明剿套有成,但復套大業未成,大明與韃靼的決戰未到,邊疆的警迅未除,各位皆有立功之機。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今天,就是讓各位知彼!”

說完之後他看了眼馬榮,“馬指揮使,遵聖旨,開始吧。”

“是,謝過大司馬。”

馬榮從未設想過有這樣的一幕,

若是在疆場之上,他面對自己的三千將士那是一點兒也不緊張,但今天這個場合、面對這些人,幹的還是教別人的事……

但仔細看了看下面許多人的眼神,艷羨、期冀、好奇……

尤其是軍學院的學生,他們將來也是要上戰場的,如果學藝不精,或許真的會丟掉性命。

想到這裏,馬榮的許多雜念都消失了。

他從袖口裏拿出來一張地圖,那是他在草原上用的,

“諸位,我年紀尚小、讀書也不多,知道的東西較大家也許都少,但是我認得這張圖,北方是韃靼、南方是大明,中間所分隔的就是長城,而長城之上畫的紅圈圈,就是韃靼人幾十年來兵鋒所指之地……我在軍中經常和眾將士一起看這張圖,看完了其實就明白……陛下為什麽要復套、為什麽撥銀百萬、為什麽整軍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