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第五日晚

皇帝按住了關於復套的朝議,但大朝會上,這樣的國策拖一天、拖兩天,拖到最後也還是要說。

前幾日議下來,正德二年朝廷要撥下修河工款一百八十萬兩,撥下第一期修路工款四百萬兩。

今年藏書園的工程要正式啟動,初步預估需銀八十萬兩。

去年大朝會皇帝力排眾議要求重新建立永樂年間的神機營,規模以一衛五千六百人控制,今年需要繼續撥給銀兩六十萬兩。

當然,也不能忘記需要持續建設的官牧馬場。

弘治十八年朝廷對安定苑大加整飭,使之恢復為歲馬一萬匹的上苑,正德元年朱厚照又撥銀三十萬,用於惠安苑的恢復。

去年大朝會,太仆寺卿王稟保證惠安苑年底時歲馬五千匹,實際上最終楊一清是買了5600匹。

官牧馬場的逐漸恢復,有利支撐了大明騎兵的擴大。

現如今大明有官牧馬場9處,草場20.4萬頃,去年增加了3.6萬頃,每年蓄養戰馬3.4萬匹。

今年惠安苑要完全建設完成,日後預估歲馬八千八百匹。

此次大朝會,皇帝再撥銀四十萬兩,繼續建設文定、安遠兩處中苑馬場。

馬這件事,朱厚照可是動了腦筋了,他之所以只撥銀四十萬兩,實際上是因為陜西八處馬場的馬都是賣出去的。

就是楊一清也花銀子去買。

所以太仆寺本身有錢,而且朝廷允許多余的銀子暫時不必上繳,可以自行決定擴大馬場,只是圈一處草場,這需要向朝廷報備。

除此之外,為了緩解中原地區馬匹數量的不足的問題,與西域進行互市購馬的事宜朱厚照也是支持的。

也算是多種方式了。

但大抵也就是如此。

冷兵器時代,馬匹這個東西挺讓人頭痛的。因為一旦有大規模的戰事,就會忽然間需要大幾十萬匹馬,可不打仗也不需要那麽多。

為了維持軍力,就得財政供養那麽多的馬,可哪個封建王朝的朝廷養得起啊。說句不好聽的,人還餓著肚子呢。所以一旦承平,馬匹數量就會持續下降。

當然,等到軍事活動需要用馬的時候,自然就會覺察到數量不夠。

朱厚照所在的王朝中期,正是如此,他已經在籌謀著,要對全國的馬匹數量進行統計,現在大明到底保存了多少馬匹,他都不知道。

反正現在也是就問題解決問題,先把騎兵要的戰馬供上再說。

而整體上這麽算下來,朝廷今年已經要支付740萬兩白銀。

朱厚照倒不心疼,只不過這錢不能瞎花,面對群臣的時候他大致歷數了一下,“河工、修路、藏書園、馬場、神機營,朝廷花了這麽多的銀子,今年要見到成效。河工歸工部、修路和藏書園歸少府、馬場歸兵部、神機營由朕親自過問。你們各部尚書要跟蹤這些事的進展,倒不用每月,但每三個月要向朕遞交一份奏疏,稟報情況。這樣到年底大約就是三次……”

眾臣以為皇帝就到了這裏。

結果朱厚照負著手晃了一圈說:“到第三次的時候,朕會派出欽差進行核查驗收。”

不管有多大用,反正這些手段得上。

總不能什麽籬笆都不築,那更加沒有底線了。

“若是驗收合格,欽差簽字確認即可。將來出什麽大事,朕只找署名之人。若是不合格,朕就找經辦此事的大臣。”

“陛下聖明!”

如前文所述,封建王朝並不是沒有力量。一個創造了如此燦爛的文明,橫亙在幾百萬平方公裏土地之上、有數千萬人口的大國,怎麽會沒有力量。

關鍵是要看力量怎麽用。

朱厚照到現在為止,沒有批準過什麽宮殿的建設,就是自己的生日也是簡樸著過。而且是想盡辦法利用後世的經驗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就是吏治腐敗,他的確沒什麽好辦法。只能是盡量用有能力的大臣,能辦成一件事就辦成一件吧。

歷朝歷代,一旦到了中期,貪官汙吏橫行是一個必然現象。

聰明的老百姓把各種政策設計的漏洞鉆得透透的,其實也有皇帝試圖改出這種狀態。比如乾隆之後的嘉慶。

乾隆晚年國家貪腐都什麽模樣了,嘉慶登基以後也是一心反貪。結果反了十年心灰意冷,而且基本也沒什麽成效。

只能說,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

就像威寧伯,他覺得自己是在嚴格按照太仆寺對馬匹的各項治標要求辦事,哪裏又想得到,下面的官員早就把馬給換了。

固安縣的百姓看到縣衙張榜退出民牧,許多人是開開心心準備把手中的破馬交出去不管了,結果平日裏便欺負鄉民的那些個大戶,竟然要換馬!

真是天理何在!

朱厚照其實也知道,大明還是有水深火熱的地方,至少北直隸就是。